第九十二章 立功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二章 立功 (1 / 4)
        崇祯十七年四月十二日,也就是建奴主力抵达京畿地区的第四,经过三日休整后,清军终于开始对京城发动攻击。

        多尔衮命镶黄旗统领鳌拜率旗中一千战甲作为先锋,恭顺王孔有德率三千包衣为侧翼,对京城外围棱堡发起攻击。

        辅政王督促两人,务必在三日之内,清除掉京师外围十五座棱堡,为大军进攻北京城做好准备。

        与此同时,由盛京南下的二十门红衣大炮已经运抵宣大,这两日便可运抵京畿,参与北京之战。

        派遣红衣大炮南下是多尔衮的主意,在盛京时他便力排众议,坚持将清国红衣大炮全部派往南方,在豪格等人的反对下,最终派出了二十门,剩余十五门被豪格留在盛京城中,是防备东边的朝鲜人。

        朝鲜王室早在清崇祯元年(八年前)便被时年二十四岁的睿亲王多尔衮收拾的服服帖帖俯首称臣,若不是为了照顾日本在朝鲜的利益,避免激发清日战争,以建奴的德行,早把朝鲜杀光抢光。

        所以朝鲜威胁盛京完全是扯淡,明眼人都知道此时真正能威胁豪格贝勒的是谁。

        总之在大多数清军将领看来,多尔衮完全是劳师动众。凭借他们与明军交战经验,只要八旗勇士兵临城下,明国城池多半会主动归降,偶尔碰见有血勇的守军出城野战,也会被八旗战甲斩杀一空,残存人马在佛朗机,蒙古弓的轰击下溃不成军,一般真正等到己方登城作战时,对面城头已经没有几个明军敢反抗了。

        红衣大炮动辄几千斤重,虽然能够拆散,然而还是运输不便,所以清军与明军作战时很少使用这种重型火炮。

        上一次使用,还是在崇祯十四年的松山大战,打那以后,清军再也没有像今这样大规模使用红衣炮对付明军了。

        到底还是因为明军战力低下,指挥混乱,先进的火器到了他们手中和烧火棍也没啥区别,这更坚定了建奴高层不少将领“八旗骑射无敌”的思想。

        步兵统领鳌拜飞扬跋扈,对多尔衮的良苦用心自然不屑一顾。

        在他看来,劳神费力运送这么多红衣炮,完全是正白旗懦弱的表现,他并不否认火炮的威力,不过打仗靠的还是真刀真枪,明人坐拥下最犀利的火器,在八旗勇士面前还不是溃不成军,节节败退,从萨尔浒一直败到山海关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