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三章 财帛动人心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一十三章 财帛动人心 (3 / 4)
        公公能理解前人努力,后人享福,“封妻荫子”本就是中国几千年所宣扬的奋斗精神,这没什么好说。

        只是这大明朝的勋贵们是一代不如一代,祖先的本事没多少继承下来,敛财的本事却是一个比一个强。

        勋贵们可比宗室狠多了,宗室倒霉就倒霉在他们姓朱,所以太祖皇帝考虑到后人不争气,怕他们坏了国家,给立了多少条条框框,基本杜绝了宗室插手朝政、经济、民政等各种权力的机会。

        这些权力和好处,宗室得不到,勋贵们却能得到——他们可不姓朱!

        捞钱弄权也就罢了,你们祖上怎么也是大明朝的功臣,这国家有你们一份,国破家亡时,不求你们人人铤身而出殉国,可也别争先恐后开门迎闯、迎清兵啊。

        北京那块殉国的勋贵有一些,南都这边却是清一色献城剃发磕头了。

        也正是有了这些在南京城积攒了两百多年财富的大明勋贵们,伪清在顺治年间方能得到源源不断的钱粮。

        还是那句老话,投降者,别指望还能保富贵。

        公公现在做的不过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他不是敲诈勒索,自古战败者就当给胜利者献出他们的财富。

        公公他为何非要把溧阳铁场拿下,表面上看是他缺矿缺原材料,深层次的原因却是他老人家打下江南那天起,就惦记着南都城中的巨额财富呢。

        宋四宝屁颠屁颠的拿着他老人家驾贴去收矿,公公他老人家难道真不知道这小子铁定被揍么。

        知道!

        知道为何还要派宋四宝去干这倒霉催的事?

        师出有名呗。

        鬼子还晓得走丢几个兵呢,公公这熟读兵法阅尽无数东京故事的,能不会这手?

        原本,倒是不想斗争一下就这么激烈化,先小打小闹,以溧阳铁场为开端,借着万历这个皇帝的虎皮压一压魏国公徐弘基,然后稍做妥协,把事情先定下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