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一章 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七一章 毂
        武元爽为什么惹恼了建安侯武元庆也是心里清楚得紧武元爽被关到大理寺之后皇帝的旨意也就送到了建南严厉的斥责了武元庆教弟无方使其成为纨绔一个有负于朝廷对武家人的期望也对不起九泉之下的应国公若不是考虑到应国公曾经对大唐的贡献定要给武元爽来个流徙千里的处罚云云

        朝中众大佬里几个和应国公有旧的比如说长孙无忌比如说萧禹等等以前应国公在世的时候都走得比较勤的都给武元庆写了信来几人说的情况大体都差不多就是有出入也只是在某些细节上会有差别但这些差别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给武元庆传达了这么一个信息滥用军中求援烟火这个罪名是何其的重若不是建安侯仁慈不打算穷追到底就是砍了武元爽的头他们这些老一辈的人也都没话说的

        武媚娘也来了信虽然信中依旧尊称他为兄长但口气之严厉是从来没有过的应国公已经故去但武家人并没有人继承了应国公之位而只是由武元庆降两级爵袭了个县公之位武媚娘信中指出如是武家想要恢复到曾经的荣光还想再当国公的话那么就有必要和建安侯搞好关系如今武家式微就是武元庆的县公之位还是靠着武媚娘这几年来的极力奉承得来的武家最有话语权的人如今已经是武媚娘从信中可以看出武媚娘不希望武家因此而嫉恨建安侯和建安侯闹出矛盾来如果有人敢背着她干这些勾当说不得来自武媚娘的怒火必定是很强的她是没权力处罚但她可以吹枕边风呀而且这么干还能显现出她武媚娘的大义博得皇帝更多的宠爱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武元庆自己心里清楚自己能坐上镇南军将军的位置正是因为建安候开了口了否则那么多的大佬这些人的家中子侄若都列出来能征善战的人多了去了尤其是那些将门子随便就能拉出几十号人比他武元庆强过太多的但建安侯却是推荐了他这说明什么说明自己已经入了建安侯的眼了建安侯这一次对武元爽出手只是因为武元爽太过分了动了建安侯的逆鳞谁个不知道所有人都可以指着建安侯的鼻子骂他他不记仇过了就过了可谁要敢在言辞中捎带上建安侯的家人那就等着建安侯搬来万均大山狠狠的将你砸成烂泥可你武元爽倒好竟然连建安侯的女人都敢调戏还想夺人的神猴一下就犯了两桩随便哪一桩他武元庆想都不敢去想的罪过却只是被关在大理寺里个把月这已经是非常轻的处罚了

        就说现在建安侯竟然又送了这么个功劳来提议让自己出面引出新罗人的意图并随机应变来处理这可是皇帝亲自交代的任务呢若是能完成这么个任务建南军改建南州自己从一军统帅改任一州总管那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么

        因此武元庆根本就没有因为武元爽的入狱而对王况有什么怀恨的意思虽然他并不知道王况之所以推荐他来做这个镇南军的主帅的根本原因是不想让武家人进入朝廷中枢里去整个镇南没什么大的丈好打建东建西各在其两边而且建东已经开始往南往西探了建南军已经成了彻底的腹地不和他国接壤如此一来武元庆在将来就没有了立大功的机会可以说王况这一招就是先把武元庆捧起来然后部分架空如此一来武媚娘自己一个人在宫里所能掀起的浪花也几有限

        至于发展到现在王况想起用武元庆来当刀一个是不得已棒子就是奔建南去的武元庆是最合适的刀手另一个原因则是经过这么些年的压制武媚娘的作用已经很小至少她已经影响不到李治小子了真实的历史上武媚娘之所以能够得手主要就是因为李治成天的呆在宫里人情世故上都不成熟轻易的就能被媚惑了但现在的李治已经完全变了个人论见识或许暂时还比不上李恪可比太子李承乾又要强过甚多等他到了李恪的年纪后超越李恪那是肯定的在这样的情形下武元庆再上一两个台阶已经无关大局的发展了

        什么王家的营生由他武家来接受开什么玩笑呢那可不光光是王家的营生这里面水有多深你新罗人岂能知道这里面不光有王家的营生朝里所有的相公级别的有足够分量的都有份在里面甚至皇帝也有很大的比例的利益在里面这个营生是你想接就能接的况且武家也有那么点份子在里面自己有多大的能耐自己知道其他人不敢说但武元庆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别看营生庞大但真要让他接手怕是不用十年就要破败了那些个大佬们会同意皇帝会同意到时候别吃不着羊反惹出一身骚那才真真是武家的末日到了呢

        既然自己当不了这个掌勺的那就老老实实的跟在后头喝口汤就是了况且这口汤也不是谁都能喝得起来的一口汤就绝对可以将这整个天下大部分的所谓富豪之家给噎死

        不得不说正是因为王况那多了一千多年的见识和后世那如海一般的资料帮了他的忙王况深深知道中原王朝和其他王朝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这是一个以方块字为纽带紧紧维系着的统一的文明后世许多老外研究了中国的方块字后也不得不承认华夏文明之所以能延续数千年不断正是因为方块字的功劳方块字是一种有着极高凝聚力的带有魔力的文字相反的其他三个文明古国因为他们采用的是字母体系或者是类似的体系不同的地方就有了自己不同的语言文字长久的演化之后就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社会观人文观和世界观所以造成了分崩离析的结果而最终灰飞烟灭而华夏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不管经历过多少年的分*裂最终还能在统一文字的向心力之下走到一起

        同样的正是因为华夏文明的这个特性当一个王朝在鼎盛时期的时候作为臣子基本上不会有反叛之心除非他们受到了非常不公正的待遇朝廷逼得他们家破人亡了(当然不是绝对的也有特例只是很少夺位之争不能算在此例只能算做是皇家的家长之争)不像其他地方的王朝臣子有了实力哪怕君王再贤明天下再安定也会想方设法的取而代之这就是东方文明的凝聚力和延续多年的儒家思想在起着重要的作用

        哪怕是朝廷糜烂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反叛的臣子们大多也都只是会打出类似除奸臣、清君侧的旗号以期获得最多的支持者而没多少人敢说他想当皇帝的说他想当皇帝这话的最终都没落到个好下场可现在的大唐之强盛已经到了一个前朝任何一个皇帝都做不到的地步子民们的生活品质也是前所未有的好过朝廷的威望也达到了以前的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敢想象的地步在这样的境况下谁敢反没有百姓的支持谁反得起来

        所以王况料定就是把武元庆丢到建南让他独领一军在这个海外飞地上他也绝对不会生起一丝反叛朝廷的心来这就是棒子的悲哀了他们学了华夏的文化学了华夏的字不过依旧是东施效颦并没有学到根子上的东西他们不知道华夏人和棒子的本质区别就想着要策反这个策反那个白日做梦都没这么YY的

        所以在王况看来要想保持一个大中华的凝聚力除了方块字之外的其他文字要不得你可以保留你的方言你可以有你自己的习俗和文化传承但是在文字上必须统一起来后世的倭人在占据夷洲几十年的时间里正是不遗余力的推行倭文不允许方块字的存在这就造成了虽然夷洲最后还是收回了但那里的人对倭人却是多有亲近之意老老少少多少都能说几句倭语甚至不少人还以此为傲这也正是王况千方百计的要将东瀛人给迁离开了原地的原因他就是要让倭人远离故土在融入华夏人时为了生计主动的去接受华夏的文明这样要比强迫他们去学的效果要好得多

        新罗人并不知道这一点并不知道儒家思想在华夏人的心中已经深深的扎下了根哪怕再是分崩离析到了最严重的地步哪怕曾经是几十个小国林立最终华夏还是会在其骨子里的文化印记的号召下走到一起来而君权神授皇权天命的思想不是他们这些刚脱离野蛮的人所能理解的(未完待续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