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五章 行者行,淮右猛虎】 (1 / 6)
淮南郡,位于淮河以南,归属庐州管辖。古人称西为右,故又称淮南郡为淮右地区。
淮左多水,淮右多山。淮河自此往南,汇入长江,直奔金陵。
沈云和方誊从雒阳出来,坐马车往汝南,之后沿着直道往东,经汝州,抵许昌,再转上州道,走商水到项城,接着过界首、太和等地,到了阜阳郡之后,才总算可以遥望淮南。
在阜阳休整两天,接着上路,这次连州道都没有了,只有郡道可走。又在路上磨了三天才抵达淮南郡西北五十里凤台县。全程走了足足六天!
这个速度让沈云又无奈又欣慰。无奈是,从雒阳到淮南,直线距离不过六百多公里的路程,居然走了六天!若放在现代,也不过就是一昼夜的事,若走高速只会更快!而欣慰的是,幸好才走了六天,再长时间下去,沈云会疯掉不可。
其实沈云应该更欣慰才对,这还是走直道和州道省了很多时间,比如从雒阳到许昌才走了一天时间,而从许昌到阜阳也不过两天多一夜,之后的时间都是走郡道给耽误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直道系统不愧是这个时代最快最便捷的道路体系!当然,这跟大汉帝国的驿站运转系统和马车质量等方面不无关系!
一路下来,沈云见闻增长不少,对整个大汉帝国的情况也有了更为充分的了解。
总体来说,帝都附近两百里之内是整个大汉帝国最为富裕的地区,其他州县比如许昌、阜阳等大城虽没有雒阳繁华,但也不会太为逊色。有直道相连的地区,平常马车一日可走一百二十里到一百六十里之间,单独骑马更快。若遇上加急情况,信使快马加鞭,中途换马不换人,一昼夜可行三百里到四百里左右。看马匹的好坏。而州道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接近直道,但因为路程并非似直道那般尽量沿直线修建,所以速度会慢下大概五十里至八十里。
而郡道就无法说了,以黄土为主,配合以少量的直道材料,路途经村绕县,有时还要绕过农田、山丘、沼泽等。道路两旁也没有修建防护设施,虽有人维护,但有些路段还是会坑坑洼洼。这还只是中原地区的郡道,偏远山区,例如云贵等地的就更加不能想象了。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任何时代都不会错的道理。道路顺便通畅的城镇。则人烟稠密,商业发达,人民也就富裕的多。反之,则相对闭塞,生活也不是那么惬意。
比如这凤台县,虽然离淮南郡不远,可这城镇实在不能恭维。沈云抵达这里时。有种在现代看前清老照片的感觉。低矮的城垣,泥土街道,土块垒积的房屋,几座青砖楼房在凤台县城中很是突兀。
“乖乖,这里怎么这么破?滕宇啊,你可别告诉我整个淮南都这么穷!”沈云从马车里探出头来,对方誊道。
方誊道:“凤台县本就是淮右穷困之地,全因直道和州道都从宿州通向钟离。然后进入淮南。道路不畅,这里商旅少来,也就穷困的多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