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好大一场风浪 (4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八章 好大一场风浪 (4 / 6)
        贺知章点点头,“不过按现在的朝局,他这身份也实在尴尬,是以虽然官居六品员外郎。但平日里却从不理事,如此反倒是与刘郎中相处的不错”

        “他平日为人如何?”

        “此人傲性的很,能入他眼中的人实在不多。好在他既不揽权也不揽事,来历亦深。所以性子虽然不讨喜,却也没结下多少仇怨”

        “嗯?”贺知章的这个回答倒是大出唐松意料之外,从他自己与韦播的接触来看,原还以为这是个善于拉拢关系,处处八面玲珑的人,却没想到他还有如此傲性的一面。

        只是这么个傲性人又为什么对自己另眼相待?如贺知章所说他既不揽权也不揽事,如此,原本猜想他是要拉拢自己与刘郎中对抗的想法就完全不成立了。

        怪哉!

        想不通就暂时不想了。唐松将这个疑问先丢到一边,与贺知章聊起他在京畿道的见闻来。

        贺知章在京畿道的见闻不少,但最让他说的眉飞色舞的却是当今诗坛上诗风的悄然变化。

        随着清音文社掀起的漫天波澜,随着弘文印社彗星般的崛起以及《清音弘文双月刊》的南风北渐。同样也是得益于四世家衰落的结果,由现任安宜县令陈子昂提出,被清音文社大力标举的“提倡风骨,提倡兴寄”的新文风已是润物无声般的逐渐为士林与诗坛所接受。

        此举标志着自六朝齐梁以来牢笼诗坛数百年的宫体诗风不可避免的开始走向衰亡。当这种与时代精神更为契合的新文学理论最终取代宫体诗风的地位时,几千年诗歌史上最为辉煌。最为璀璨的盛唐时代就将彻底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浑之势宣告它的降临。

        陈子昂以诗坛边缘人物的身份提出的这么一份非主流文学主张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传播效果,唐松可谓是居功至伟,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加速了这一过程。生生将诗歌史中的盛唐提前了近二十年。甚至可以说是他用双手推开了诗歌史中盛唐的大门。

        作为一个酷爱古代文化的穿越者,唐松虽然无法与人分享这份强烈的自豪与成就感。但随着贺知章的叙说,他的心底却难免涌起一阵阵一浪浪澎湃的激流。

        二十年哪。可以成就多少旗帜诗人?又可以成就多少旗帜性的作品?想着这些问题时所生发出的那种成就感,又该是多么的强烈?

        便是撇开这些无法对人明言的东西不说,在这一过程中,弘文印社亦是受益良多。毕竟这种诗坛新风,这种全新的文学主张是由弘文印社独家发布与推广的。新文学主张愈被人接受,弘文印社及其附属的《清音弘文双月刊》权威的地位也就逐渐的随之深入人心。此次弘文印社在北地如此顺利的扩张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例证之一。

        终有一日,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弘文印社与《清音弘文双月刊》必将成为引领士林舆论的一面旗帜,而在这个时代,得士林者就意味着得民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