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二章 寻人、行卷 (2 / 3)
至于这“有人举荐”的“人”是指什么人,大家就彼此心照了吧!
唐松谢过吏目后出了礼部及皇城,一路直接回到了赁房处。
寻刘中丞不遇,礼部主司报备的事情又已经做完,唐松眼下竟没了短期内必须要做之事。
第二天早晨起来之后,唐松便漫步到了街上,专寻着北城那些士子们集中的酒肆茶肆,一坐就是半天一日的。
如此这般坐了三五日,换了十几家酒肆茶楼之后,倒还真让他听到些东西,譬如眼下这家酒肆邻座的那几个士子便正在说着科考之事。
“要我说,这科考啊才华有个五分就尽够了,另五分还得着落在扬名上。只要能名动神都,哪里还有不中的道理?远的不说,陈拾遗当年的佳话诸位总该是知道的”
接话的是个胖大士子,夏日里喝着冰雕鱼儿酒依然是满身大汗,若非他穿着一身士子服,倒像极了人称北市第一屠的胡屠户。这人嗓门也大,一开口周围好几张桌子范围内都能听的清清楚楚。
“陈拾遗乃我剑南道前辈,他这件大快意事焉能不知。说来当年陈前辈甫入京师参加科举时也与我等一样,因朝中无人而四处碰壁。眼瞅着哪一科是没希望了,是以心中忧愤不已,却又无计可施”
“这一日偶于街市闲走,见一人手捧胡琴,售以千金,观者中达官贵人不少,然不辨优劣,无人敢买。陈前辈灵机一动,当即上前将琴买下,观者皆惊,问他为何肯出如此高价?言:‘吾擅弹此琴,请明天到敝处来,某将为尔等演奏’”
“次日,寓所便围满了人,陈前辈手捧胡琴昂然而立,激愤而言:‘某虽无二谢之才,亦有屈贾之志,自蜀入京,携诗文百轴处求告,竟无人赏识。叹世人重此一死物,竟不识真才!此胡琴本低贱乐工所用,吾辈岂能弹之!’言罢,用力一摔,千金之琴顿时粉碎。还未等众人回过神,他已拿出诗文,分赠众人。众人为其举动所惊,再见其诗作工巧,争相传看,是以一日之内便名动京华。正是有了这先声夺人的声名,陈前辈那科方得顺利高中”
这“陈子昂千金摔琴”进而在长安一举扬名的故事唐松是知道的,但眼下在神都若想再套用这种法子……一则是没有合适的点子,再则人们还吃不吃这一套,都是未知之数啊!
果然,那几个人就着这段轶事感叹了好一番之后还是实实在在的说到了行卷,一并连行卷的套路也都漏了一遍。
唐朝科举改卷时不糊名,考官在改卷的时候就知道这份卷子是谁的。在这种特殊的阅卷制度下,那些个声名响亮的人就占据着绝大优势。所以对唐代参加科举的士子们来说,行卷就成了至关重要之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