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21章】豆腐掉灰里,打不得,拍不得(下) (2 / 3)
是的,大明朝的文官,对于武将,向来都是这样的。能为我所用的,就大力提拔,给予荣华富贵。如果不能为我所用的,则应该尽快剪除,以免尾大不掉,拥兵自重。为什么大明朝后期一直没有什么出色的武将?就是因为这个基本原因。一般桀骜不驯的武将,都在萌芽状态,就被铲除了,哪里有崛起的机会?
不过,黄克缵明白是明白了,对朱燮元的做,却不是很赞成。他的想,和朱燮元不太一样。他万历八年就中进士,曾经担任过很多官职,在很多地方都有任职,最后还出任过兵部尚书。可以这么说,他对大明朝各地的情况,是相当了解的。对于宁夏镇的情况,身为三边总督的黄克缵,又怎么会不清楚?
黄克缵对宁夏镇局势的判断,比朱燮元还要更加的悲观一些。目前的大明朝,暗流涌动,危机四伏,只要有一个处理不当,所有的危机,都会一下子爆发出来。他觉得,将徐兴夏除掉,其实只是扬汤止沸,根本没有任何的作用。就算杀了徐兴夏,也会有张兴夏、李兴夏、王兴夏出现的,根本不可能阻止大乱将生。
相反的,如果利用这个徐兴夏来做点事,比杀了他更好。这个徐兴夏,显然是有本事的。他能打仗,也能折腾。这种人,不是轻易可以对付的。刀斧手,砸杯为号,那都是演义说里的情节。在现实中,能做到的根本不多。这个徐兴夏,绝对不是傻子啊,肯定不会轻易的上当的。万一弄不好,双方彻底决裂,事情就会很麻烦。
其实,黄克缵向来都觉得,这个徐兴夏,根本不足为患。相反的,最大的隐患,乃是宁夏镇乃至是西北四镇的全部底层军户,还有部分的民户,他们才是最大的隐患。这些人生活穷苦,饱受欺凌和压抑,内心早就憋了一肚子的气。他们都极端的仇恨朝廷。如果他们将内心的愤怒都发泄出来,整个陕西,都会在一夜之间变天。
是什么原因造成下面的军户,如此的仇恨朝廷?当然是朝廷自己造成的。拖欠钱粮暂且不说,在日常的生活中,这些军户,也饱受各级军官的欺压,几乎到了没有活路的地步。人一旦没有了活路,还有什么可怕的?当然是拿起刀子,对着自己的仇人,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了。因此,想办改善这些人的生活,平息他们的怨气,让他们至少能吃饱穿暖,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就在去年历四十四年冬,宫中隆德殿遭火灾。万历皇帝一时间疑神疑鬼,不知道为什么上天要“降罪”自己,颇有诚惶诚恐的意思。黄克缵抓住时机,上疏力陈弊政,痛述二十年来,税使四出,搜刮民财,百姓为缴纳捐税,卖妻鬻儿,而宫中大兴土木,奢华挥霍,耗尽民间膏血。而守卫边疆的战士,却饿着肚子上阵,月粮积欠数百万。两相对照,危机四伏,隐患重重。
黄克缵同时陈诉由于连年灾荒,有的地方已经到了父食其子,妻食其夫的惨境,切望万历皇帝“大悔前想,一更旧辙,收罗人才,以济时艰,罢税停织(捐),与民休息,大涣居积以安边疆……”。结果奏疏上去了,一直都没有回应,估计和无数的弹劾奏疏一样,都石沉大海,根本没有踪影了。
对于万历这位皇帝,黄克缵真是说不出的感觉。虚心接受,死不悔改,这是万历皇帝对一切弹劾奏章的基本态度,从来都没有改变过。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估计将来还是这样。万历皇帝是聪明人,这是绝对的。从他十岁登基,到他毫不犹豫的打倒张居正,挖坟鞭尸,都充分的显示出,这位爷是很不好伺候的。
他很少上朝,久居深宫,朝廷的什么大事,却完全瞒不过他。对朝廷的控制,他比嘉靖皇帝还要出色。在嘉靖时期,夏言、严嵩、徐阶、高拱等人,其实都将嘉靖皇帝的心思摸得很透彻。但是,对于万历皇帝,却没有几个人知道他到底在琢磨什么。出兵朝鲜,镇龘压宁夏叛乱,镇龘压播外杨应龙叛乱,他也没有丝毫的犹豫。这一切,都充分的显示出,他有成为一代英主的潜力。
只可惜历皇帝太懒惰了。他的怠政,的确让黄克缵很失望。作为一个皇帝,甚至连补充官员都懒得进行,这简直是荒唐。没有足够的官员,如何有效的管理这个国家?任命官员,需要多少的时间?连这么一丁点儿的时间都不肯抽出来,还做什么皇帝?而在太子的问题土历皇帝又摇摆不定,也让很多人感觉失望。
当然,为人臣子,腹诽皇帝,那是很不应该的。饱读圣贤书的三边总督大人,绝对没有诅咒万历皇帝的意思。可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黄克缵还是会有一丝丝的幻想,幻想有所改观。要是万历皇帝能够振作起来,那该多好啊!如果他不振作的话,大明朝的局势,只会越来越糟糕,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真的要爆发大规模的骚乱了。
沉吟片刻以后,黄克缵问道:“你的意思是怎么样?”
朱燮元挺直身躯,毫不犹豫的说道:“调。”
黄克缵轻描淡写的说道:“内?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