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章 信鸽 (6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11章 信鸽 (6 / 6)
        张定远不瞧也知道,笑道:“是国家信鸽、邮政传递,上交有赏、吞没必惩。镇上汉官说过,这都是驿站的鸽子,咱们可不能吃呀!”

        大汉的驿站,就是蒙古人搞的站赤,元代在全国交通线上都设置了“站赤”,以便“通达边情,布宣号令”。

        成吉思汗时仿效中原驿传制度,在其境内设立驿站。经过历代蒙古大汗建设,逐渐形成了严密的驿站系统,到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全国各地设置站赤,构成以大都为中心的稠密的交通网。站赤分6站和水站。6站又有马站、牛站、车站、轿站、步站之别,北方使用雪橇地区间有狗站;水站中又有海站。6站间的距离,从五六十里至百数里不等。如果站程相距较长,中间又置有邀站以供使者暂息。每站当役的上户及所备马、牛、舟、车等交通工具的数目,视其繁忙程度而定,从两三千户到百余户不等。步站置有搬运夫,专司货物运送。管理站赤的中央机构,在世祖初年为中书省右三部,至元七年(127o)设立诸站都统领使司,后改名为通政院。

        大汉帝国击败蒙元之后,继承了它的这一站赤体系,并有所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在七百里加急快马之外,又新设了信鸽传书。

        我国很早就开始使用信鸽,五代后周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著作中辟有“传书鸽”章节,书中称:“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可见我国唐代已利用鸽子传递书信。

        张九龄是广东韶关人,从此以后,闽广各地广泛养殖信鸽,在各个港口的海商之间传递信息,只不过此时还是私人所有,挥的作用有限,同时军中也设有“虫蚁师”负责驯养信鸽,陈淑桢的畲汉义军中,多有闽广山寨善于养鸽的人,所以她的军队很早就使用了信鸽,也就把这个方便的通讯技术传承给了后来的汉军。

        一个政府的统治力,决定于信息传递度,楚风深明此理,但这个时代明无线电报还是太过前了,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同时,意图恢复汉唐疆域,试图把华夏的光辉遍洒南洋、高丽、东瀛、漠北、西南和中亚,大汉帝国空前广阔的疆域必须有一种能够比驿马更快的信息传递手段,于是,信鸽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大汉帝国接收元朝留下的站赤系统之后,在每一个驿站除了保留传统的驿马,以便在阴雨、雷电天气不耽误信件传递,同时添置了信鸽,用以在内6紧急传递情况。

        显然,大汉帝国的信鸽不仅飞行度比蒙元的七百里加急快报更加迅,在天空飞行的鸽子,也比驿马更能适应西南山区的复杂地形,它们可以轻易的飞越山岭。

        各基层政权的官员,深入而又广泛的宣传了大汉帝国的信鸽制度,避免无知百姓偶然抓到信鸽,却把它拿来炖汤吃了。

        张家儿女捉到的这只鸽子,神情萎靡不振,咕咕咕的小声叫着,显然是在飞行途中得了什么病,才会被两个小孩轻易捉到。

        听到儿子说这是大汉帝国的信鸽,张老爹像是被火烙到了手,嗖的一下缩回了手——开玩笑,大汉国法无情,厚赏重罚,要是犯法了,罚款都教你害怕!

        “爹爹不须害怕,儿把这信鸽送到镇上去,说不定还有赏赐呢!”张定远心里却是在想,能顺道去看看秀姑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