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章 朝堂上的阴谋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34章 朝堂上的阴谋 (2 / 3)
        张世杰是个赤胆忠心的直肠子。哪里晓得两人心怀鬼胎?兵到福州。二王献城。张世杰还当他两个是好人。留两千淮兵驻防福州。自己领兵溯闽江而上。按照预定计划巩固以南剑州为中兴地山地防御。并让部下高日新领兵取邵武军。

        八轧十日。福建道宣慰使、行征南元帅府事唆都。万户莽古泰。元帅刘深领兵从两浙到建阳一线。和张世杰相持。九轧日。唆都令莽古泰、刘深虚张声势牵制张世杰。自领铁骑绕道古田下福州。此时。若王积翁、王刚中能坚守福州。则张世杰回兵一击。唆都前后坚城不下。后有大敌追来。必然大败亏输。无奈二王实在是软骨头。对唆都畏如虎豹。立刻就开城投降。又翻过来说自己和宋朝是虚与委蛇。

        这事做得太不地道。翻来覆去投降跟墙头草似地。后来元帅刘深上表弹劾二王。“刘深言王积翁尝通书、投降于张世杰。积翁亦上言兵单弱。若不暂从。恐为合郡生灵之患。帝原其罪。”忽必烈出于招降纳叛的打算。最终没有治二王地罪。

        唆都兵进福州。可怜那留守的二千淮军全部殉国成仁。此刻后路、粮道断绝。张世杰大军陷入被前后夹击地窘境。只得由尤溪、德化山路。逶迤退回泉州。

        福州、南剑州不保。则依托武夷山的防御计划全盘失败。鞑子随时可以海陆并进。由福州下泉州。朝廷慌了手脚。只得飞马来招楚风入朝。商议下一步的计划。

        汀州城头。望着远去泉州的一行人马。陈淑桢既松了口气。又担上了心事。松了口气。是为的楚风远去。省得别人乱嚼舌头;心事是想。此去不知朝廷有何打算?

        泉州行在。城内外乱纷纷一片。闻得福州得而复失。张枢密退兵回泉。市面上顿时谣言四起。百姓们口中鞑子兵今日到了兴化。明日过了仙游。城中一日数惊。

        民间乱。朝堂上更乱。

        “楚某人身为番邦。结交外臣。其意在何为?”陆秀夫拿着文天祥、陈淑桢、楚风三人联名的奏章。正言厉色的质问陈宜中。

        杨亮节似笑非笑。苏刘义冷眼旁观。陈宜中只得应道:“楚某番邦小国。能有什么大志?圣人有经权之变。如今山河残破至斯。大宋的祖制变一变。也是没奈何的事情。”

        殊不知陆秀夫最看重祖制。在船上时尚且“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怎容得陈宜中虚言推诿?又道:“大宋祖制。岂可轻言放弃?便不说这般。便是楚某没有狼子野心。如今行朝不退往琉球。却往何处去?占城?三佛齐?丞相可说动一处么?”

        陈宜中面上一红。神色大窘。方才陆秀夫、张世杰联名上奏。要削楚风之权。行朝退往琉球。

        这不是鸠占鹊巢的计策吗?太也下作了点。但要知道。陆张是大忠臣。他们忠的是宋。不是琉球。在那个时代。国家民族和朝廷皇帝。往往就是同义词。为了官家朝廷。大忠臣们什么始干得出来。

        陈宜中本能的觉得这个办法不妙。千万别偷鸡不成倒折一把米。控制琉球的计划不成功。倒把楚风从朋友逼成了敌人。但对占城等藩国的联系一向是自己负责。去年形势最坏时。行朝曾作过逃亡占城的打算。却被对方一口回绝。现在陆秀夫又搬出这码事。辩才无碍的丞相大人。也无法反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