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已知与未知 (3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4.已知与未知 (3 / 3)
        是真是假我们姑且不论,毕竟反对者将他对他嗤之以鼻,支持者对他奉若先贤,所以历史的真相神马的早就不知道被埋在历史长河河底的哪一块淤泥中的石头下面了。

        不过因为这些今派的既得利益者的反对,所谓的古改革也就无疾而终。

        只是到了新莽的时候发生了一些变化。王莽篡政自然不能采用汉朝统治者的那套理论,所以为了打压今正式成为了国家认可的一种派。然后刘秀打倒了王莽,喜欢和王莽对着干的刘秀自然不可能承认敌人的学,于是今重新抬头。

        可是经过这么一番折腾,这经学就有些变味了。为什么呢?坏就坏在谶纬上。

        古人有云:高祖斩白蛇起义,那叫赤帝子斩白帝子。其后更有什么梦见吞了太阳、月亮、星星什么的,长虹贯日、彗星凌日之类数不胜数,儿民谣层出不穷。

        为了标榜自己代汉的合法性,王莽自然要创立一套理论来论证自己理应代汉而治。

        可是既然做的了初一,那就别管咱做,于是那些反对者也整出了一套理论。最为典型的就是王莽的容貌——在他恭谦下士的时候显然是非常贤德之人的容貌。而随着他的跟他的时代一起埋葬之后,便流传出了是一个他巨口短颔、露眼赤睛和声音大而嘶哑的人。

        谶纬多了自然让人厌烦,只不过因为其还是统治学者所推崇的学问,所以反对起来很是困难,所以被打压的古者便决定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来自己的目的。

        于是他们积极打入今贯古今的通儒。虽然没能获得多么高的官职,但是却凭借自己的学问成为儒林中所敬仰的大儒,民间的声望反而超过了那些今的儒生。而在其中尤以郑兴、贾逵、马融、郑玄为最。卢植虽然比之前几个人差了点,但是却也是极为难得的文武全才,所以甄逸才动了送儿子前去学习的念头。

        顺便一句,现在朝堂的主流依然还是今的儒生把持,比如汝南袁家,又比如弘农杨家(反正这俩就是靶子,基本上道大汉的官僚体制就别不开这两家)。

        所以甄逸才会告诫自己的儿子,到卢植那里去学习,不要想着借此能够做到多大的官,能够传世的学问最重要。当然甄逸不想出口的一个理由是,当初甄家祖先甄邯的孔光可是王莽的得力干将,古的开宗立派也有此人的功劳,所以嘛,传承,传承而已……

        最后,在临行的时候,甄俨偷偷告诉李书实,中山相久闻李书实大名,只不过军务繁忙不能前来,所以才托人写信给甄俨,希望能够通过他与李书实打个招呼,见上一面。

        于是,再增加了几个拖油瓶之后,纷纷扰扰的毋极之行就算是结束了。

        今古经学之争肯定没有咱的那么简单,至少教咱大学语文的边家珍教授送给咱他写的关于这方面的书就是就有几十万字,而且这还只是一家之言。所以,其实这洋洋洒洒的一章如果总结的话就一句话——为主角今后的政治走向挖坑埋管……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