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8.盘火炕,挖地窖,收拾书包待明年 (2 / 3)
“我大汉全国人口在桓帝时期户过千万,口逾五千万。这还不算各地豪强隐瞒的奴仆逃户,所以实际人口恐怕已近六千万。”李书实根据后代学者的研究结果给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数字。
“可是全国能够高产的土地不过幽州西南部、冀州大部、青州西北部、兖州西部、豫州大部、荆扬北部和益州中部以及关中平原和河南尹的京畿地区。其他地方不是多山多丘陵就是一些未开发的不毛之地或者山林盐泽。而那些土壤肥沃之地现在大部分都已经集中到了地方豪强手中,丧失土地的百姓要不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租种原本属于自己的土地,要么背井离乡颠沛流离。这两种人只要稍有风吹草动,就能酿成大患。”
说完,李书实笑着看了看一脸思索状的太史慈和赵云。不等他们两个人回过神,就接着进行他的忽悠工作。
“想要改变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答案是两种方法。第一,让那些地主豪强们放弃自己手中的土地,将土地返还给失去土地的百姓们。不过你们觉得这种方法可行么?先不说人贪婪的本性,就说即使你把土地还回去了,可是人口依旧那么多,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里单个家庭对于灾害的抵抗力依然很低。结果只要有个天灾照样会激起民变。”
“那么第二种呢?”问问题的太史慈不自觉的咽了一口吐沫,因为他觉得自己的问题恐怕就是李书实刚才那颠覆性议题的答案了。
“很简单,既然不能消化,那么就让多余的人口死掉。”
李书实说的轻松,但是所有人都被这血淋淋的发言镇住了。
李书实撇了撇嘴,暗自想到,话说后来要不是那些农学家们让粮食不顾品质翻番的增产加上那近乎灭绝人性一样的计划生育政策,估计国家早就崩溃了也说不定。现在的大汉只不过未来那个十数亿的人口大国的一个预演罢了。如果不是政府和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今天的大汉以及中原上历代王朝的衰落史就是未来政府的写照。
至于什么黑金之流不过小意思,话说除了当年商鞅执政时期的秦国,放眼全世界历朝历代还能有哪个国家做得到呢?你说新加坡?拜托,看看阿扁案里面他们交一半扣一半的行为以及作为扁扁资金中转站的核心地位,你以为他们就干净了么?当然,他们已经算是好的了,我们东面邻国的那群矮子们不是更喜欢黑金么,类似的案件层出不穷。可是,哪个国家垮台了呢?没有吧。
“对了,书实,你刚才说我们那个什么‘生产力’低下是怎么回事。”张?童鞋举手发问了。
“生产力简单点说就是生产东西的能力,放到种田上就是你一亩地能打多少粮食。某本据说是天书的书上说我们以后可以亩产粮食上千斤,所以那时候的人口超过一万万户。”
李书实觉得自己忽悠的有些过头了,所以解释起来有点头顶冒冷汗。
“天书,什么天书?”张?真是个热爱学习的好同学啊,可是为什么要冲着咱来呢。李书实觉得自己内心处堆积的茶几越来越多了,已经快掀不动了。
“因为咱也看不懂啊,你知道什么叫‘基因’么?你知道什么叫‘杂交’么?你知道什么叫做‘腺嘌呤’么?你知道什么叫做‘遗传性状’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