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牵一发而动全身 (1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牵一发而动全身 (1 / 6)
        战争进行的速度简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甚至让人有种始料未及的赶脚。

        其实从建安四年到建安五年,中原大地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大事,其数量之多,密度之高,已经让人颇有几分应接不暇的感觉。

        首先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权柄,汉帝刘协竟然下旨以一个大家看起来或许有些可笑的理由命令并州牧兼平北将军督并朔雍凉司五州诸事的李学李书实让出其手中的河南、南阳二郡。

        不过更加让人觉得大跌眼镜——如果这个时代有的话——或者说不可思议的是,李书实竟然答应了下来,而且还撤得很是干脆,就好像那些愚忠的,只知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大臣一样。

        在治世,这样的表现自然是能够讨得皇帝得欢心,至少也能让皇帝放心。可是现在是什么时候,乱世啊,真正的大争之世,就算曹操奉天子以讨不臣,可是在绝对实力的面前一切名义上的东西都是渣渣。

        所以说李书实这样的行为固然让其在某些汉王朝的遗老遗少那里收获到了少许的好评,可实际上就算是真正忠心于大汉王朝的臣子,大部分对李书实此举的评价也不过是“惺惺作态”而已——毕竟就算是忠诚于大汉王朝,那些朝臣们也基本都是世家豪强出身,对李书实这样平民出身而且不是走正常途径爬到高位上的家伙自然缺乏好感。假使李书实是荀文若那样的出身,现在只怕早就已经被世家吹捧为“世之贤良”,“大汉朝最后的良心”。

        都说屁股决定脑袋,但比起身为大汉朝臣的位置,世家豪强出身才是他们的根本。毕竟大汉朝若是没了,大不了一两个老朽以死殉国。子孙后代还可以凭借这样忠诚的名声在新朝获得较好的评价和信任。而如果是身为世家豪强的身份没有了,那可是一家子乃至千秋万代的事情。这样一比较,到底哪个更加重要可以说是一目了然。

        于是在一片嘲笑声中,李书实不但丧失了富饶的河南郡以及虽然被折腾的够呛但是潜力依然足以令人垂涎的南阳郡,而且同属司州的弘农和魏郡都掀起了叛乱。

        其实雍州的三辅之地也因为此事被有心人煽动起了叛乱,只不过关西之民。哪怕是关西那些被李书实犁过很多遍的世家对于李书实的认同感也远超关东的那些家族。而这也让叛乱的规模仅限于一些偶尔的几个家族,以及一些被煽动起来的屯田客而已。

        甚至不需要身为雍州刺史的朱儁和雍州将军的徐荣动手,当地的郡兵就在其他豪强私兵的帮助下解决了问题,至于那些屯田客更是在官府向其揭示了这次叛乱反并州反李书实的真相后,大多数主动放下了武器,少数甚至直接倒戈相向,将煽动者捆到了官府。

        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这些有立功表现的屯田客不但没有遭受责罚,而且还根据立下的功劳大小。以及本人的意愿,予以了物质奖励和吸纳进入并州军能不同的奖励。

        此事过后,三辅之民可以明显感觉到那原本选在他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远离了很多,而且并州军对三辅的投入也增加了不少,尤其是长安城周边,更是多出了不少前所未见的作坊。

        可惜,因为弘农和魏郡的叛乱,尤其是后者成功引发了李、袁、曹三方的大混战。让原本可能会引发天下人议论的事情,如今却变得悄无声息。短时间内便再无半点涟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