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0.英勇的初战 (3 / 6)
听起来就好像是还没有改革开放或者改革开放初期的国人社会。甚至需要明令“禁止围观外国人”才能阻止国人那永无止境的围观爱好。
再顺便一说,某个孙家老二碧眼紫须,长相明显与中原人不同,然后他的母亲又是梦见太阳飞入自己的梦中,貌似根据西方著名僧人弗氏的推断,应该是吴夫人对某些事情上有着很强烈的需求而不可得的缘故,再考虑到那些时日孙坚童鞋不断为了自己和家族的权势不断在外面打拼,那些外来的胡僧不但会念经。而且器大活好,所以……
咳咳,这些都是无责任的猜想。反正按照遗传学来说,父亲双方的基因差别越大,所能得到的孩子健康度也越高,更有利于下一代的优生优育,所以也未必不是一件坏事嘛。
而且孙坚晴儿“轻而无备”,死于宵小之手。孙策和孙翊作为儿子也很好地继承了这一点,反而孙家老二。哪怕受到父兄的影响也有这样的苗头,但被张昭劝了劝也就“改邪归正”。称为孙家几代皇帝中活的时间最长的那个。
好吧,话题有些歪了,拉回来拉回来。
其实严格算起来,“胡”这个字虽然被放在了名字的最前端,但这个字却完全不应该被认为是姓氏,事实上这个所谓的“胡”字仅仅只是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象征着名字所指之人的身份是非华夏子民的胡人,也就是说胡车儿的真正意思是“名叫车儿的胡人”。
同样又有些不太一样的是“安”这个字。
东汉有胡僧名安玄和安清,他们姓名的首字“安”既可以被视为是一种姓氏,同样也可以被认为是与“胡”一样是身份的象征——安玄曾经是安息国的子民,而安清则更是据说曾经是安息国的太子——只不过因为喜欢佛法并想要到大汉求学才将继承权让给了自己的叔叔。
不管你信不信了,反正你就当真的听好了。
所以说虽然被称为胡安辨,但事实上这其实是一名叫做安辩的胡僧。
素利接受了胡安辨的说服,没有直奔襄平,而是将目标直指玄菟的治所高句丽县——事实上虽然看起来素利并没有按照骞曼的想法,不过胡人劫掠的时候军纪一贯不好,一线将领中途改变路线想要寻找更有价值的目标并不是什么令人意外的事情,只要不会对大军的主要目标造成重大的影响,主帅对于这样的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这实在是一件法不责众的事情,甚至再如何严令禁止也根本禁止不绝。
不过素利毕竟是打过老仗的胡人将领,本性中除了贪婪之外还有着相当的狡猾,哪怕已经决定将目标定在了高句丽,但依然派出了大约三千人的兵马试探性的朝襄平方向进攻——自然是被准备充分的公孙度军击溃——不过与其说是试探性的进攻,还不如说是一种运动性的侦查行动,眼看辽东军沿河于要道处布下阵势而且不似虚张声势,在丢下了百余具尸体后边成功撤退并与主力部队会合。而带来的消息自然令素利心满意足下转而向高句丽进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