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8.北方狼祸 (2 / 6)
高句丽被称为是扶余人的“别种”,也就是说他们的祖先是至少也是与扶余人有着密切关系的存在,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扶余部落所建立的异族政权。
也正因为如此。可以确定的是高句丽并不是后来王建所建立的那个高丽王朝政权的先祖,双方之间并无传承关系。高句丽以及后来的高丽国传承到唐代的时候就因为屡次对中原王朝的扩张而最终被唐朝所灭,领土完全被新罗吞并,至于王族血脉更是不知道流落到了什么地方。
至于王建,不论说先祖是太原王氏,又或者其他来自中原的氏族血统,却是与高句丽的先祖完全便是南辕北辙。就好像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人们还姑且可以将之算作是延续了汉朝血统的王朝。但是刘渊建立的汉国和刘知远建立的后汉显然不会有人将之作为汉朝的延续。
同样印度的莫卧儿帝国的建立者是自称自己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子孙的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建立的王朝,史学界会将之当做是蒙古帝国的延续么?
高句丽生于白山黑水之间,自然不会对那些起伏的山峦和茂密的原始森林有太大的兴趣,所以虽然光武帝刘秀登基后便选择依附,而且从原本被王莽降到了侯爵的爵位一跃升到了王爵。但却并没有让高句丽人感念汉人给予的恩惠,反而与其他边境的异族部落一样,不断对汉王朝的边境采取蚕食政策,今天攻击边兵,明天劫掠边民,后天烧杀抢掠,从东汉建国到现在,虽然东汉政府偶尔会对其采取惩戒式的征伐,但丝毫不能熄灭其贪婪之心,反而愈演愈烈,令东北边塞的玄菟郡、乐浪郡丢失大量国土,辽东郡也遭受到其愈发猛烈的蚕食。
可以说若没有别的变故,或许百年后,辽东半岛将完全归其所有。
完全不需要等到北魏时期无心东顾的时候才完成这一壮举。
是的,这个所谓的“变故”便是如今坐落于大汉边塞尚且还不能完全算是割据势力想要成为“辽东王”的野心家公孙度。
说起来这公孙度与李书实之间还有着少许的关系,当然这所谓的关系并非两人之间有什么亲戚的关系。
当初董卓临朝主政的时候,就对东北的高句丽不断对大汉的袭扰相当不满,虽然东北的辽东郡对于他而言实在是太过遥远,实在是伸手难及,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想解决这个问题,尤其是上一任的辽东太守杨终在张纯、张举的叛乱中被杀后这一职位一直空悬,所以董卓专门为此事向朝中的文武百官寻求合适的人选,希望他们能够举荐能人解决这个问题,而这个征求的范围,显然也包括了对董卓背后的皇帝表现出了恭顺态度的李书实。
身处并州的李书实自然管不到远隔千里之外的辽东,这种事情他原本是没有必要参合的,但也不知道是不是历史的惯性,虽然徐荣在何进死后所引发的洛阳动乱中被李书实带到了晋阳,远离了洛阳的政治圈,可公孙度依旧还是找上了这位与他有同乡之谊的老将军。
说是有同乡之谊,不过是公孙度的自称罢了,虽然出生在辽东,但公孙度很小的年纪便跟随父亲到玄菟郡定居,也是在那里成为了郡吏,并在玄菟郡太守公孙琙的资助下娶妻并被举为“有道”。也就是有德行之人步入仕途,可以说公孙度完全扎根于玄菟郡,就好像韩遂一般。
李书实虽然在士林中没什么名气,但身为牧守一方的州牧却也可以算得上是当朝重臣,更何况李书实的背后还有当时担任朔州牧的卢植,那可是士林当中也算得上响当当的人物。只要能够让李书实将他举荐给卢植,并获得卢植的推荐,则戍守辽东之事便可以说是板上钉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