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7.众相逼,意难平 (3 / 6)
更别说在某些人的推波助澜下,对卢植的舆论导向已经形成,上上下下似乎都已经被先入为主的印象所左右,再想要扭转过来所要花费的精力岂止十倍百倍。
毕竟看起来手上没有多少实际力量的一方是弱者,更值得人们同情,就好像面对国家机器的那些大v们一样,不论他们的言论是对是错,只要是和gov对着干,总是能够获得一大片的赞扬鼓励和支持——只要想一想自己平日里被各种职能部门坑的经历以及所经历过的一些事情,自然便会倾向于那些在普通人眼中“敢于挑战风车”的“唐吉坷德”。
所以,一贯以名誉节操简称名节为最高追求的卢植,此时心中的苦闷也就可想而知。
当然了,卢植之所以郁闷到了这种程度,其实李书实童鞋也绝对是难辞其咎的。
就像之前所说的那样,卢植如今的处境有一部分是因为他在朝堂上为李书实进行辩解和维护所造成的,正是他的这些举动才让某些原本处于中立的大臣被拉入了敌对方的阵营。
毕竟在朝臣们看来,李书实绝对是第二个董卓的预备役,他和董卓不论从出身、成长经历和对待世家豪强的态度和手段上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
虽说李书实在士林的名声没有洛阳大屠杀后的董卓那般臭不可闻,可是他在治下所采取的行动依然让身处于舆论的顶点以及自认为理应是国家唯一的掌控者的门阀世家感到不满。虽然随后做出了一定的妥协。但是因为那个具有李书实特色的科举制的存在,让李书实诸如兴办官学和普及稚童教育的举动变成了取代门阀制度的阴谋之举。
好,门阀们这么说事实上倒也没有太多的错误,李书实的这些举动原本的确是为了对抗门阀世家而采取的措施,谁让当初那些人对他百般抵制。后来虽然关系缓和,甚至某些家族已经开始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李书实的官学体系,可是这个体制的主导权依然握在李书实手中。
可偏偏这样一个对门阀世家态度颇为蛮横的人物却有兵有将而且还与西凉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这个人站出来振臂高呼,朝臣们相信群龙无首的西凉军一定不会无视这个人所发出的声音,更别说董卓临死前还让李儒带着孙女投奔了李书实。这其中的政治意味……
可以说朝臣们也许在其他方面能力平平。但是在朝堂争斗以及打击政治敌人上,他们从来不介意用最恶意的想法来揣测政治敌人的目的,并以之为自己行动的准则。
而那些中立者也认为作为先帝刘宏提拔起来的朝廷重臣,李书实非但没有驱赶走作为国之逆贼的董卓。而且与其结盟共同对抗朝廷光复的希望——关东诸侯联军。这绝对是大逆不道。
所以。维护这样一个同样是逆贼的卢植,同样是应该被打倒的存在。
至于李书实是不是打击了草原上野心勃勃的异族并且将大汉的国威再一次展现在西域这样的事情那些朝臣都会选择性忽略,毕竟只要政治路线走错了。那么那些功劳也只不过是逆贼炫耀武力的逆反之举,说不定在他们眼中鲜卑人反而是大汉的顺民,就算是入寇并州杀了十万八万的百姓也只不过是在讨伐逆贼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伤亡。
慈禧老佛爷想来也大抵不过如此的心态。
当然,放纵黄巾军灭了那些给自己上眼药的世家豪强的李书实也没多少立场指责别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