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网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两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网 (1 / 3)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顶点中文),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宋的漕运发达,分四路向东京汴梁集运:淮汴之粟由江南入淮水,经汴水入京;陕西之粟由三门峡附近转黄河,入汴水达京;陕蔡之粟由惠民河转蔡河,入汴水达京;京东之粟由齐鲁之地入五丈河达京。

        四河合称漕运在大宋被称为四渠漕运,其中来自东南六路的淮汴之粟占主要地位。大宋对运河进行一系列整治,运输能力大增,形成以东京开封为中心的运河系统。

        这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工程,虽然都城北迁神都,但东京城的漕运地位依旧没有受到动摇,毕竟神都城的漕运实在是不怎样,只能依靠京杭大运河进行漕运,水网也不够丰富。

        而东京城的漕运乃是因为大宋的国情决定的,有则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发展迅速,积累也深,相比之下神都城的漕运就比不上东京城,但神都城和东京城之间的漕运往来却是最为频繁和密集。

        大宋立国之时,都城之确立京师及边地物资之供应以及国势之兴衰,均悬系于运河。

        其后,为了彻底根除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跋扈之祸,采取了“夺权,制钱谷,收精兵”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其重点就是收夺兵权。

        一方面在收取武将兵权后,以枢密院和三衙分掌军权;

        另一方面,以文臣典兵权并充任地方行政长官。同时驻重兵于京师,但军队需要粮食维持,中央既然集中了重兵,对粮食的需求便急剧增加,只有汴京处于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之地,尤其是诸河汇聚,漕运十分方便。

        从岷江出发完全可以通过漕运一路抵达东京汴梁,但赵祯却不愿这般,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路上耗费的时间太多。

        漕运虽然也是四通八达,但速度太慢,行军打仗从来就没有依托漕运进行的,倒是粮草可以通过漕运,因为并非那么急需。

        船队在离开泸州的码头便顺流而下,但目的地并不算远,只要抵达江陵府便可以上岸了,浩浩荡荡的船队在江面上行使,可以说是最为壮观的场面,如同一座水上的城池。

        两岸的百姓在看到代表皇帝的龙旗之后,无不高声喝彩山呼万岁,而江面上的商船,客船,官船更是伴随在船队之后行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