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一章 民不知有国 (2 / 2)
而对为何要到中午方使用“火油”阻隔?对此,段鹏有着自己的想法。
首先,这是两军的第一次交手。夫战,勇气也!需要给自己的将士们,乃至全城的百姓,提供一股士气,为下一步的作战打下好的根基;其次,腾冲卫军为守方,这种可利用高深的城墙进行遮掩,大量杀伤缅军,尽可能的消耗掉他们的军力;再次,“火油”并不是无限的,今后的战局未定,不可一次全部使用完的。还有个不是理由的理由,之前抛出大量的“金汁”,也需要用火油来烧毁,以免引起疾病的发生。
只是,这一仗,腾冲卫军死伤高达近两千人,而缅军方面,是数倍于明军的死伤,这样的伤亡数字,对攻守双方都是难以承受的,故此,缅军在撤兵后,进行了休战。
而此时蛮莫南,北两城门附近的街道上,则围聚了大量看“热闹”的民众,甚至连周围高墙屋顶上,也站了许多的人,喧闹的在议论着什么,好似在观看一场表演。但他们却对从街道上匆匆而过的,那些力竭声嘶的抬着伤兵的惠民药局大夫们,视而不见,有些人甚至还故作避之不及之状。
站在城楼之上,段鹏木然的看着这一切。
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
也许,对於苦难深重的蛮莫百姓来说,他们在这数百年中的宿命就是被人所强行统治,从太公城到江头城,再到贡章和蛮莫城,既然被奴役是一种无法改变的宿命,被缅人奴役,与被朝廷奴役,有什么不同呢?任何一个朝代的统治者,对於百姓的关心程度并不会超过一个强盗对於自己保护对象的关心程度。地域辽阔的这个国家,是统治者的私产,人口众多的百姓,其也不过是给统治者生产财富的苦力,给统治者保卫江山的兵源。不管是哪个朝代,不管是哪些人当政,老百姓的这种宿命是无法改变的。在这种情形之下,国家不过是统治者的私产,是人家的国家,朝廷从来不把老百姓当人看待,这样的朝廷,官府,与老百姓何干呢?
你打我,我打你,百姓只不是财税的来源而已,今天李自成路过,说“免赋,不纳粮”,可他转而把地主士绅家给“抢”了;明天张献忠,朝廷的人马来了,咱还得照交皇粮照纳税,多能做的就是十里八乡的结境自保或者逃亡,这已经是组织的极限,很少出现一个地区出现有组织有训练的军队,那样要有朝廷的特许,并且有能人专办行,所以越到后来就越容易发现,参与“争夺”的人,越来越成为少数具有很高组织执行能力的团体,这个团体上台后按照既定的“契约”和皂吏和耆老继续统治,王朝的姓氏越发显得无意义,每次动乱的结果仅仅在于消除人口过多滋生带来的社会问题。
执政的不为民,百姓不爱国,这样的王朝就是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当国难当头时,就有亡国的危险。
硝烟散尽,腾冲卫众将士们也终于到了筋疲力尽的地步,这场战斗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体力的消耗,在精神上也是一种极大的付出,一个个的或瘫倒在城垣之上,或是倚靠着城墙,作喘息之状,忙碌的大夫们,穿梭的行进在将士们中间,并用一些个木板,把伤势较重的,抬望后边的救治所里。
正午的阳光直射在城池之上,散发着一股暖暖的热气。城外,多处地方浓烟四起,火油燃烧的火光照映着四周,越发把人撩拨懒散。一些受伤的缅军在哀号着,在他们的身边,遍布死尸和凌乱的旗帜,展现出一幅萧瑟的图景。
“段大人!”一位传令军士从下面急匆匆的跑了上来,段鹏这转过身来。
“大人,蛮莫府学的军士,领着几个幼童学,在战区附近,请示是否可以领他们上来?”军士平静的禀报道,但从其眼神里,能看到些许的惊喜。
“准!通知城墙上的各营弟兄,能站起来的,全部给老站起来!整理好仪表!列队!”段鹏狂吼了一句,说完,他也拍打了下身上的灰烬,拢了拢衣裳,走下了城楼。
不多时,几位军士引领着四个紧张的幼童走上了城垣,他们的年龄都不大,仅七,八岁的样,这中间,就有那位在蛮莫府学问话段鹏的瘦弱小幼童。
事后段鹏方知晓,在早上战事打响的时候,城中各学堂里并未放下念书课程,烽火连天日,朗朗读书声,映照出一番奇特的景象。唯一有些遗憾的是,全城所有学堂,仅这四位幼童学,在学堂军士的感召之下,愿意来城垣看看。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