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5章 英烈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95章 英烈 (2 / 5)
        对抗帝都,需要兵马,需要粮草,需要炮灰,需要金钱,更需要大义。

        但最大的大义,朱慈烺就在帝都,好好的活着呢。

        而其他几家亲王什么王,哪怕再有心思,再接连多次被胁迫后,也开始缩卵了。

        最关键的是,长老会的经济攻势,初步显出了问题。

        而这里面最可怕的,不是那些廉价的T恤,也不是那些什么穿越三神器之类的玻璃和小镜子,废话,饭都吃不饱,还买这个?

        对中国古代王朝来说,盐税,最重要的是盐税,接着才是最重要的农税。

        盐铁论的论述很简单,国家需要一个不必投入太多收税成本,只需要控制盐场盐井,就控制了巨大的财源,进而掌握国家财政。

        要说盐,乃是百姓生活必不可少的物件,想要一个健康的身体,人每天都要摄入一定的盐,历史上,大明仅江南几省就有超过近亿百姓,每年所需的食盐数量无疑是巨大,

        盐税最早于汉武帝时期便被收归国有,从此之后,历朝历代每年的税收,盐税都占了其中一大块,只排在最重要的农税之下,有时候盐税甚至能占到朝廷每年税收的三分之一。

        大明初期,盐的税收同样占到了大明每年税收的近三分之一,甚至有超过千万两的时候。

        盐出自大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贩盐绝对是一个稳赚不亏的买卖。

        按照每人每天需食一克盐计算(最低标准),大明人口以一亿计算,每年便需要八千多万斤盐,如此天量,可想而知其中的巨大利益。

        利益使人疯狂,盐业的巨大利益,自然而然的让涉及它的官员,大儒,勋贵,乡绅豪强等相互勾结,倒卖私盐,私盐成灾就会造成正规商盐盐价比私盐更高,交盐税买正规盐的商人越来越少,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按照长老会的调查,大明朝末年,盐税只能维持在十几二十几万两银子的程度,与大明开国初年时候的每年七百万两相比,堪堪只有十分之一不到,而大明初年的人口,肯定不如后期的多啊,可想而知差别有多大,仅盐税一项大明因此内年损失至少近七百万两税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