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2章 印度的文明 (2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42章 印度的文明 (2 / 6)
        而在村社外部,地形复杂、山川阻隔、道路艰险,再加上每个村社都实行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和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各村村长等村社管理人员直接替国家征税和传达国家指令,所以村社之这些田园风味的“小王国”使人们的头脑局限在极狭小的村社范围之内。

        对内,这样的统治方式,使得统治者更喜欢把居民变成越来越愚钝无脑的人,通过道德宗教进行钳制愚民,因此小民越愚蠢越好。

        当然了,如果是在中国,那些大小军阀,中军佐什么的,会计算一下得失,我的地盘这么小,为什么不把手下小弟养活的膘肥体壮,装备上最好的砍刀,去铜锣湾砍出一块地盘,做铜锣湾扛把子呢。

        但是在交通不便的印度,出击的成本太高太高了,你打出一片地盘以后,会发生什么?

        你打下一片地盘,却发现新地盘和老地盘之间交通不便,运输一些物资,走走停停,在路上的损耗,比这些物资都多!

        在古典式帝国,无论是古代秦汉中国,还是西方的古罗马修路绝对是第一政治正确的任务,始皇帝的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基本上就是最正确的道路。

        一个帝国的大脑下命令,去灭掉某处不开眼的傻瓜,而神经线却缓慢的输送命令和物资,等到了手举起砍刀的时候,傻瓜可能已经饿死了。

        这就很不好了。

        而在印度,由于始终缺乏强有力的政府进行道路建设,从一个邦到达另一个邦的成本太高,因此逐渐开始内部封闭,这也是很正常的。

        逐渐发现,打下一片地盘后,那块地盘上的出产,不能带回自己的本部,只能委任他人管理,如果经常性的不去巡视,那么必然造成尾大不掉的情况。

        从婆罗门到贱民只关心他们的自己的地盘,只要他们的老家完整无损,只要他们内部的经济生活没有改变,什么王国的崩溃、外族的入侵、国家的分裂,都与他们无关,因为无论国家政权落入谁人之手,婆罗门仍然是税吏、法官和百姓首领,农民和手工业者仍然要按照那些他们根本听不懂的宗教典籍生活进行社会分工制度去种田、纳税。

        社会呈现出保守性和停滞性的特点,变革制度的需求被削弱了,这并不仅仅是中国的情况,事实上,在中国也出现过,不过,很快,提着刀子的平民就去教这些奴隶主如何做人了,那是血淋淋的杀过去的啊。

        印度先民也付出努力过,但由于人性问题,最后没有拒绝魔戒的诱惑,于是就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