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大逃亡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1章 大逃亡 (1 / 4)
        

        奴隶话题是绝对的敏感词。

        农业生产是一个利润很难高,但又至关重要,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基本资源至关重要的元素依赖程度很高,而且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后世的工业国,几乎没有不反哺农业,对于农业生产进行补贴,原因在于农业的抗风险能力。

        从最游的种子,化肥,到采摘,包装,贩卖,这条产业链漫长而利润率低,毕竟他的消费者,基本是人口乘以消费能力,而最大的问题是,一个拥有一百亿财产的富翁,吃的未必有一个月薪三千的穷鬼多,更何况到了那种消费水平,基本也不会碰国的食物,讲究的是从头到脚的衣服都要外国进口,吃的盐都要某个海岸线的白种人收回来的。

        而对于农业技术,难度也异常的高,需要的可不仅仅是力气活,起码大棚技术不是高生可以掌握的,而这些培训,起码目前来说只能由长老进行。

        当然了,作为一个巨大的农场体系,樊拯拯最先做的,却是利用发下来的铁丝,构筑了一个围场,以示这是他的地盘,从目前来看,倒也不错。

        之后是选定种植区域还有生活区域,李达康倒也不会食言,将大把的物资优先配置给了樊拯拯,甚至第一批来自印度某地的原料也趁此而来。

        事后李达康才了解到,为了这总价值不过几万两白银的“小生意”,可着实玩了一把“国际合作”,原本剑拔弩张的各国在印度通力合作,利润分享,无论是尚在襁褓的印度东印度公司,还是强横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葡萄牙人倒不是为了这区区几万两白银而贪心,而是他们终于找到了国人的贸易交易点。

        几十年来,这些红毛人花费了无数精力,来研究国市场的特点,无奈,国人对于各种外部产的需求真心不高,无论是衣食住行都没什么用处,这个时代的国人还是非常传统的处于“玉崇拜”阶段,对于他们掠夺来的宝石钻石等东西毫无兴趣,衣服人家有自己的丝绸,除了南洋一些新鲜的香料,居然是毫无兴趣

        从大航海时代开始,到1840年,国都是当之无愧的白银黑洞,虽然这黑洞当的有点丢人,也没有发挥出自己金融特点,但是最起码是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的

        而在之后的一百年,也是1840年直到1949,国以惊人的诡异从一个白银储量大国变成了贵金属稀缺国,直到最后一刀,最后的几百吨黄金被掠夺走后,从此这个国家的经济只能依靠自己的双手一点点自己艰难爬行了。

        但现在来说,国出口的产是这些洋人难以拒绝的,在彻底将印度的敢于反抗的土邦主杀光之前,英国人还无法把印度变成自己的茶叶、鸦片种植地,而丝绸和瓷器的仿制技术,也只有到了“我大清”时期,农民在被**几十年一次的屠杀,和“我大清”的温柔统治下毅然选择了外逃,也彻底将丝绸和瓷器技术外流了。

        国的造纸术使得白人完成了艺复兴,国的种茶技术使得英国人完成了工业革命的原始积累,真是德行满满的我大清啊。

        而现在,国大爷们居然带着点不好意思,询价他们**和非洲的那啥到底多少钱一个……

        这年头三角贸易尚未开始,但已经是最正常不过的生意,任何哪怕最明的绅士也不会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候有任何罪恶感的,实际欧洲一大堆商人靠这个发财呢,另外非洲一大堆国王酋长也都以这个为经济支柱呢。死了什么的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罗马人千年之前这么干了,现在奥斯曼人也在这么干,所以长老们的要求一点不过分,唯一的问题是从成本角度这并不划算。

        当然了,樊拯拯哪里知道背后的曲折,更想不到那些可怕的红毛鬼这一单生意背后的玄机,他只知道,姐夫们为了这些黑不溜秋的家伙花了一千两的白银,那是多少钱,樊拯拯是没有概念的,但绝对知道是一笔巨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