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9章 广南省开发 (2 / 4)
这是政治结构决定的,从一开始,大明的文官的利益,就没有和大明朝捆绑在一起。
这一点,比起后世的旗们,还能为了自己的铁杆高粱稍微拼拼命,是大大不同的。
别的不说,当帝国需要报效的时候,为了得到特权专卖权,哪怕帝都都被国联军打下来了,一家家被勒令成千上万的缴纳,奉献的少了,那就是打地方官的脸,父母官一发怒,小商人抖三抖啊,于是全国商贾又贡献了几千万两。
其中十三行行商贡献了三百万两,盐商贡献了五百万两,丝商、瓷商以及其他各行各业的商人报效加起来,广东就拿出了一千万两;其他富庶地方,比如包括盐商在内的徽商拿出了一千两百万两,山西晋商拿出了一千五百万两,全天下商人在这一波政治压迫式的募捐中,竟然提供了两亿两银子。
这也是旗制度先进性吧。
其实也很简单,比起明末的内部天灾,外部的消费市场萎靡,我大清赶上了好时候,日本、西方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到底多少没人知道,但基本上都是以亿两位单位,较为保守的数字是六亿两,其中明代流入两亿两,满清中前期流入四亿两,道光之后鸦片流入,才开始白银外流了。
光是满清时代流入的这四亿两银子,就大大丰富了中国的白银储备,中国没有完善的资本市场,这些钱绝大多数都在一个个官员、权贵和富商手中,小部分在地主豪族手中,普通老百姓手里往往没有白银,平时使用的都是铜钱,白银对于普通百姓生活来说,购买力太大了,买柴米油盐可能都找不开。
最多也就是用用银角子而已。
这些银子高度集中,也就方便搜刮。明代时候其实也一样,贫富分化严重,财富掌握在富裕阶层手中,可明朝皇帝就是榨不出来,倒也不是大明皇帝无能,大明朝有人阶层在,那就永远只能做对人有利对国家不利的事情。
而我大清,起码还有旗这个小组织呢,起码在前期,旗这个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都不错,铁杆高粱吃着,可以用特别渠道参加公**,满尚汉尚中间,永远是喊着皇帝奴才奴才的那个满尚贴心有权力。
但这个阶层的节操和觉悟还是有的,不同于国家越是悲惨,就越是美滋滋的士绅阶级,旗们很快发现,我大清一旦动荡起来,他们的银子也就没了。
起码在前期,有这么一个依附于自己的团队,在举起屠刀的时候,自然没有什么阻拦。
这也是后世的乾隆皇帝,有底气说出真相的缘故:朕以汝文学尚优,故使领四库馆。实不过倡优蓄之,汝何敢妄谈国事!把所谓的才子纪晓岚比作"ji nv",乾隆恐怕是空前也是绝后的,大实话啊。
关键是要找到正确把银钱榨出来的方法,不是皇帝去苦苦哀求募捐,而是应该像xx这样,直接用威胁的方式,你哀求他,无法获得他的忠诚和支持,反而如同东林党这样,越是对他好,他们越是死命的反对给他们发工资的政权,而把刀架在他们的脖子上,才能让他们对你言听计从,李自成就是这么做的,我大清也是这样做的,而论起压榨本国百姓的本事,无论是大英帝国还是**都是各村的地道有各村的高招,就不多复述了。
对于越南来说,其根基是什么人?
答案就是非常原始的亲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