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1章 郑芝龙无奈 (2 / 4)
他的脑海中出现了许多战术,这样的海船下,以前的跳帮战就开始失效,如果在船头装上钢铁的撞角,散发着寒光的利刃,在海风之中,在波浪的颠簸中,在勇士的呼喊中,呼喊着:“撞沉吉野!”
新式涡轮发动机带来的变化就是这样可怕,当然了,对于世界航运业的历史改变,那就不是郑芝龙可以理解的了。
但他知道,那些步枪的威力,女儿的密信中,使用了来自日本田川家秘传的暗写技术,只有特殊的药水才能看清楚,在那里,绘里香的惶恐即使距离千里也可以感觉到,她提醒郑芝龙,帝都的人使用的武器,可以在两里地开外命中目标,这是无数次实际情况的检验,千万不能与他们敌对,甚至出外的时候,最好安排影舞者探路,甚至行踪最好也保密,甚至那些被称为迫击炮的东西,也足以将一栋砖瓦房掀翻。
但那怎么挡得住呢,郑芝龙检验自己所居的厦门,经常出入的澎湖,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人家想这么对付自己,简直有着太好的机会,两里地的距离,是他们过去防卫思维中的漏洞。
过去,火铳的发射距离不过十几米,那已经是极限,而各种红衣大炮,其搬运的艰难,根本不可能搬到遍布他的党羽的福建来暗杀他。
但是,如果按照绘里香所说,存在一种一个汉子就可以轻松扛起的小炮,可以在两里的距离下命中目标,那么他就可以等待着自己的死亡了。
但接到信的郑芝龙,还是将自己的卧室和所有近一些的家族成员的屋子进行了改装,其实受惠于日本战国的知识,日本人对这些地道啊,机关什么的还是有研究的。
但是,仔细回头一想,又气馁了。
比起把什么东西都攥在手里和宫里,最后那些工匠全都烂掉的大明朝,长老们做事非常开明,许多技术性的东西都开始扩散,军工厂虽然很敏感,但也不是那么敏感,放开海外持枪权的背后,其实不过是技术的代差而已。
在后世的经验中,钢管厂等于枪械厂,化工厂代表化武制造厂,是基本的常识,当然了,由于那个时代的各种内乱,往往都是和我们亲爱的美国有关,而美国人对于煽动别人暴动的时候,通常都是随便下个订单,最短的时间内,保利集团或者斯柯达兵工厂就可以将自己库存的好东西起运,比起当地的钢管厂临时性转产要方便快捷的多。
李向前曾经的梦想之一,就是穿着黑色的一身便装,戴着黑墨镜,神秘而低调,在某些散发着酒气和脂粉气的地方,伴随着碰杯声与嬉戏声,与某些野心家打成协议,用各种革命性的话语鼓舞其斗志,进行各种交易后,大批的军火交付,而改写一个地区的格局。
但是这种工作,往往政审条件很高,需要的是极其坚定的信念,李向前最缺的就是信念。
而军火,就是一种可以改写一个地区格局与命运的终极货物。
卖廉价的粮食过去,最多导致农民收入萎靡破产,最后被廉价收购,卖布匹过去,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圈被打破,其实是好事,卖书过去,也许会扰乱思想。
但是,军火贸易,往往意味着死亡,不用来杀人,买什么枪啊,而军火商人,也意味着死亡商人。
对于是否提供给海盗郑芝龙军火,将其武装起来,长老们是各持一词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