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贫富差距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2章 贫富差距 (1 / 4)
        “不是没钱啊。”

        彭文正和曹举人一家的地产实在不少,甚至不在册里,也就是官府记录根本没有的田地居然超过了一半,这也很正常,收税的人找自己的兄弟自己开店,自然是有免税这个大杀器在的。

        越是深挖,就让人觉得触目惊心,如果仅仅按照严刑逼供后得到的数据,仅仅江阴一县,托庇在各处大族,不必缴税的田地就达到了三分之一,要知道,江阴本身还是有不少官田在的啊,官田自然没人去帮忙避税。

        也就是,许多的官府开销,全都压在了那些无法想办法逃税的人头上。

        同时,此城中的匠户逃亡数量,也相当的大,朱元璋原本的想法很好,这些工作全都世世代代的做下去,保卫我老朱家的江山,军户不拿钱,就用命去当兵保卫我大明江山,匠户不拿钱,还要在帝都轮换着干活,农民听起来不错,但实际操作中却是最惨。

        一个很简单的推论,如果江南真的被治理得风调雨顺,那那么多海贼从哪里来的?

        虚假繁荣。

        建立在海外海量白银基础上的繁荣,基本上对于大明朝来,就是一场大规模的劳动力,被统治集团驱使着种桑织绸,最后什么也没有在海外交换到的数字游戏。

        这造成了什么?

        按照经济学原理,就是通胀的痛苦,一部分应该被中国人生产消费掉的生产力,原本可以生产的粮食,变成了丝绸后,去交易到了一堆白银。

        而这些白银的最后下场,很多时候都是那些大富豪的坑洞。

        最后,几千年的产银国,在历次对外赔偿,以及不加限制的海关,以及卖国坑国起劲的果党,最后,果党将全部黄金白银全都运到了某个岛上后,中国居然陷入了毫无贵金属支撑的货币,只能用粮食挂钩货币的情况。

        实际上这也很简单,朱元璋的这套模型,可是万万想不到,外面会出现一群洋商捣乱啊。

        原本的一部分粮食变成了洋大人身上的丝绸,粮食变少了,人口变多了,那么粮价上升就成为了必然。

        当然了,按照朱元璋和朱棣原本的规则,南方的粮食运输过去,也没什么,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本该纳税的主力,纷纷开始不肯给钱了,原因很简单,原本压制他们的力量,自己就完蛋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