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孔乙己在上课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7章 孔乙己在上课 (2 / 4)
        大明朝这个举人可以一辈子做下去的体制,非常适合元末明初的时候,人口稀少,一个县内任命一个举人,就多了一个朝廷利益的支持者,毕竟大明朝如果倒了,也就失去了这份利益啊。

        但是到了王朝中期和末期,这套制度就不太合适了,一个几十岁的老秀才,一辈子什么都做不成,但一旦通过了乡试这个考取秀才的考试,这可是录取率只有3%到5%的可怕录取率啊,但是考虑到庞大的人数,还有一经考中,就一生为举人,还有其所代表的利益,依附于这套体系下,免粮免税的人,可以说是说不清楚。

        但具体到了整个大明,还是有更多老童生,老秀才苦苦挣扎,孔乙己不过是这个群体中,最倒霉的一个。

        之前招惹到那长老后,却是本人无事,但和他一起搞事儿的三个秀才却是被直接带走,生死不知,只是说被自己“卖”去了澳洲。

        可怜孔乙己被闻讯从河北跑来的李进家人围住就打,他们不敢去找官府,只是追到他后,找到出去,跟他要人,哪怕孔乙己到处解释,也没人信他,要知道,孔乙己可是在官府的大门口,被一个亲热的长老拉住,口称他为信得过标兵,为澳洲招纳移民的模范,甚至还塞给他几枚银元。

        这一下就坏了名声,不过也把朝廷在南方新征服的一片土地说明白了,基本上宣传方式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赤果果,基本上,画在一个偏僻墙壁上的宣传画很有趣,那是一个富态的男子,瞪大眼睛,用手指向看画的人,旁边写着,“靓仔,有搞头吗,没搞头去澳洲看看吧。”

        所有的县官都接到了如此的通知,虽然没有硬性摊派,却也有着各种政策扶持,而招纳垦荒移民最多的县官将得到奖励,当然了,中国历史上一直就有招募农民去边疆垦荒的传统,甚至移民湖南人去填充四川,移民山西人去填充河北山东,以至于传下“解手”这个传说。

        当然了,也有一些人断断续续的在各种消息的传说中跑去辽东,朝鲜安居下来,毕竟这里也是多少年中华之土,传说中的自古以来,开发多年,数之不尽,一路上也非常容易走,不像是那根本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的澳洲要来的可信。

        所以哪怕给予了许多福利,对外招募垦荒的行动一直不太顺利,北方是因为各种杀伐之下,人口本就稀少,历史上这种情况,因为人少地多,容易生存,都是被伪装起来的盛世,何况是还要加上土豆盛世,硬生生弄出来一个康乾盛世啊。

        孔乙己现在是有家回不得,在帝都待不下去,将人引诱欺骗背离父母之邦的行为本就遭遇人唾弃,好在这是官府的行为,似乎也得到了官府的背书,才没有人敢真的难为他,不过想要好好过日子就难了。

        帝都原有大明缙绅们,都已经低调到极点,不敢招纳门客,而新崛起的新贵们,要么养不起,养得起的,好像那些长老们,对于寻找书生才子做门客兴趣缺缺,一下子断了他们的生技来源。

        孔乙己在众人的目光下,将那一壶酒喝下,稍微暖了暖身体,感觉舒服了一些,这冬天如果能喝一杯酒,那是全身都暖和起来,可以回到家中,勉强支撑起这一夜。

        之后就默默的回家去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起了个大早,孔乙己简单收拾好一切,走出这间出租屋,这是合宿,也就是与另外一家人合租的房子,还是一家在帝都做小买卖,卖煎饼果子的,带着个孩子,自然是更加吵闹,要不是可以便宜许多,孔乙己怎么可能与这样的下里巴人一起合租。

        走出屋外,冬天虽然冷,裹在棉袄里将就着出门,等慢慢走到一处大院子,一路上三三两两的出现的,也是与自己差不多的人,都是对视一眼后,似乎心照不宣的朝里面走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