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节 后宫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一节 后宫 (1 / 3)
        亩产三十公斤,以现在棉花价格,差不多可以卖到十六块银元,而最好的肥田水稻产量也不过五石左右,去壳后大约只有三石多,南京、上海的大米价格基本相差无几,大约每石四块左右,一亩上田,如果种植水稻的话,一季有十二银元左右产值,比种棉要低不少。

        这样看来,纵然是盐碱地种植棉花,产值也可以和最上等的肥田相比,当然,江南农田一般可以种两李水稻,产值差不多是二十四块银元左右,还是比种植棉花要嫌钱。只是不要忘了,这是上等田才有这样的产量,如果是中田,亩产只有三石左右,下田更是不到二石,收入完全不能和种棉相比。

        如果种植的棉花是滩涂的话,以亩产四十公斤计算,出圌售棉花的收入完全可以和种植水稻的上等田相比,这必然会大大刺圌激农民种狸棉花的积极性。

        看过两处地方,王韶放下心来,看来滩涂和盐碱地种植棉花可行,对随行人员道:“记下,明年将重点推广滩涂和盐碱地的棉花种横技术。”

        名幕僚连忙应道。

        后世中国人均棉花占有量每年在十斤左右,现在还不到一斤,也就是说,如果要达蛰后世消费量,产量至少要达到现在的十倍,这当然不是短时间可以做到之事,不过也说明棉花发展的巨大潜力。

        如果能够新开垦出数百万亩棉田,以一人管理十亩棉田计算,足可以吸纳数十万无地农民。

        十亩棉田的产值在一百六十到二百四十元之间,棉田最大的投入恰恰是劳力,只要有一半产值落入到劳力手中,意味着这些人每年考八十至一百二十银元的收入,和工人工资相差无几。

        这一年多时间,汉军大力修筑公路,铁路,工业更是发展极快,又减免了多项杂税,对所有人口都有所惠及,只是在农村,依然在不少人生活艰难,贫苦度日。

        汉军的旗号是”驱逐鞋虏、恢复中华。”

        并非太平军打出来的旗号是“天下田天下人匿耕。”几乎没有触碰到地主的利益,因此汉霉打下的地区也得到大多数乡伸地主支持,少甜分顽固不化之人自然被汉军平定。

        乡伸地主的支持,对于汉军迅速安定地方非常有利,对于许多盼望可以改善自己处境眺下层民众来说,却是极度失望。

        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王韶知道采取均分土地的办法,虽然可以迅速解决贫富分化的主要矛盾,得到贫苦农民支持,可是对接下来行的工业化非但没有好处,还会有阻力,远不如将士地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有助大汉的工业化进程。

        当然,这样做会有不少隐患,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币就,贫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会越积越深,如累视而不见,说不定中间就会爆发出大的民乱,将工业化成果毁于一旦。

        改造滩涂、盐碱地成为棉田,等于为数十万贫苦农民找到了工作,连带他们的家人,受影响的将会有百万人之多。数十万原本一贫如洗的贫民变成了可以消费工业品的有产者。这其中的意义无论如何评价都不为过。

        郁紫衣站在汉王府偏殿一个大厅内,内心忍不住有点紧张,马上就要见到汉王妃,这是以前想也没有想过之事。她的身后是从苏州芹来的两名绣女,手捧着备式绣品,不过,这两名绣女显然比她还要紧张。

        郁紫衣来到南京已经十多天了,这十多天时间,她一直陪着表嫂在南京各处游览,比赶苏州来,南京无疑有许多不同之处,只是她能心思却完会没有放在游览上,一心想见到汉王妃,将自己的绣品卖出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