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51章试炮 (2 / 4)
不过,右布政使刘孟却不以为然地说道:
“那又如何?进公,我朝想来厚待番邦。这个北海国贡40门铜炮,虽然价值高昂,可礼部的回礼又岂会轻了?总之,肯定会让他们满意而归的。”
“子贤兄言之有理!”
……
在两位布政使交谈之际,40门火炮已经准备位了……
“这西洋火炮的布置好快啊!”略懂兵事的刘孟惊叹道。
在他们聊天的功夫,40门火炮的10门已经被部署到了预定位置,瞄准了目标。这种速度,在刘孟眼里简直是快得不可思议。
要知道,大明的火炮,是一根粗炮管。战场,炮营的将士,先要用扁担和绳索,把粗炮管抬到阵地前方。然后,用铁锹挖好坑,才能布置火炮。
但北海国的这些铜炮,因为有车轮,布置简直简单至极——炮兵推着炮车,来到阵前,把炮架后方的驻锄放到地后,然后开始目测瞄准。
当然,这个时代的驻锄和现代火炮的驻锄不一样。现代火炮因为有驻退机和炮口制退器抵消后坐力,所以,现代火炮的驻锄,往往需要固定在地面。部署前,要挖坑固定驻锄,避免炮击后炮神移动,影响二次射击。
可这个年代的火炮,显然是没有液压驻退机和炮口制退器的。所以,每次炮击后,巨大的后坐力,会传递到炮架,最终传递到驻锄和地面接触的点。最终,火炮会整体后退。
所以,炮击后,炮兵需要把火炮推回原味。这个做法,叫做复位……
不管是步兵炮还是海军舰炮,都有这个过程。当然,海军舰炮会用绳索拉住炮架。而舰炮射击后产生的巨大后坐力,会挣断绳子。而这个过程,会抵消掉大部分炮舰的后坐力。要不然,炮架的后退幅度可能会很大。
不过,步兵炮没那么麻烦了。部署的时候,驻锄触地的地方,会有几根类似钉子模样的锥形铁构件。部署的时候,这几个“钉子”会扒住泥土。当炮击后,炮架后退,那几个触地点会利用和大地的摩擦,来抵消后坐力,以降低炮车后退的距离。
而这种步兵炮的复位很简单了——退回原位置即可。在开炮前,炮兵会用石灰在初始的部署地点画白线。炮击后,炮兵把火炮推回白线位置即可,简单无。
而重新瞄准,也较简单。为啥?因为这个年代的火炮,一般都是平射的。而敌人,一般也只有两三百米远。这个距离,不需要计算弹道,只要把炮口对准正前方即可,最多把炮口略微抬一丢丢。而望山和准星的作用,是让炮兵看到前方的目标和炮口对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