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三章 阅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四三章 阅 (1 / 3)
        贡生们考完了,可以彻底放松了,就该考官们忙的时候了。考试后两天内,要将全部四百人的卷子审阅品评完毕,任务之繁重,显然不是皇帝一个人能忙过来的。事实上,除了太祖皇帝曾经干过这种傻事,后面的皇帝们都是交由下面人组织阅卷……国初用祭酒、修撰等官。但正统后非执政大臣不得与,而去取之柄则在内阁……至于皇帝自己,则偷懒只看推荐上来的前十名的卷子,至于咱们的嘉靖皇帝,那更是决计不会例外的。

        此次殿试的阅卷大臣,又称读卷官,便是由内阁大学士张治领衔,吏部礼部二位尚书为副,以及翰林学士、国子监祭酒,詹事府左春坊、右春坊、太常博士等六位官员组成的超豪华阵容,在内阁值庐休息一晚,翌日齐聚紫光阁中,要为四百名俊彦排一排座次……

        阅卷开始之前,照惯例众人先叩拜孔子,并对天发一通毒誓,然后按照官阶大小,各自回到一排长案后坐下。

        这时阅卷监视官陆炳亲自把卷箱取来开封,将试卷先取出一捆打开,递给赵贞吉。再由赵尚书,按照阅卷官的官职,依次一卷一卷地分送到他们面前。分完后再取来一捆,直到分完为止。

        每个阅卷官收完卷子后,即开始阅卷。看完一份,便递给左手边的阅卷官。同样的,等右手边那位阅完,也会把卷子给他,这样轮流传看,九位阅卷官都能看到每个考生的卷子。这种阅卷法叫‘转桌’只有殿试阅卷才会出现。

        同时,每位考官得在阅过的卷子上,写下自己的姓氏,但不署名……除非有同姓的位低的只好委屈写一下名……阅完之后,还得写上优、劣符号。按规定,优劣符号由高到低依次分为五等:即为‘○’、‘’、‘、’‘、‘’……

        当然,每位阅卷官的口味同,出现不同的评价也是正常,但差别不能太大,比如说这份卷子大家有的画圈圈、画三角,有的却画杠杠、画叉叉,这样是肯定不行的由监视官提起另派大臣阅卷,以防考官‘各存成见,有上下其手之弊’,一旦坐实了,会受惩罚的。

        但历史早经反复证明,任何制度都是存在弊端的论设计的多么精心,这种阅卷方式也是如此……由于担心被处分,所以考官们在批阅同一份卷子时,便会出现‘圈不见点,尖不见直’的现象,也就是说只敢与上一位的评价差一个等级多就不敢了。

        显而易见的,首席阅卷官意见,便显得举足轻重了,尤其是在打落试卷时,几乎是决定性的……如果他判了一份卷子死刑本上就死定了。

        等九个阅卷官‘转桌’完毕。也是将有地考卷都画上九个符号后由首席阅卷官专司总核。排定名次他阅卷官。尤其是二位次席也可参与意见。但是列一、二甲地卷子必须是八个‘圈’。其余地便落入三甲。然后每一甲之内再比较圈圈数。如果圈圈相同。再比尖。再比点。以此类推……

        ~~~~~~~~~~~~~~~~~~~~~~~~~~~~~~~~~~~~~~~~~~~~~~~

        这次地首席卷是大学士张治。但对沈默来说。不算什么福音。因为两位次席已经知道他地卷首语是什么。就算张治给沈默个圈。两人也可以合情合理地给个尖。这样就算后面六人都画圈。那他也最多只能凑齐七个圈了——而且他们也正是这样做地。所以阅卷结束之后。沈默应该沦落进三甲同进士之列。

        而且因为只有前十二名地子。会呈送皇帝进揽。他甚至连翻身地机会都没有了。

        紧赶慢赶。终于在十七日夜里。将四百份考卷全部排完座次。但还不能填榜。因为还要送呈御览。由圣上钦点三鼎甲。也就是传说中地状元榜眼和探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