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七九章 战正酣 (中) (2 / 5)
“父汗万岁”欢呼声响成一片。
俺答端着酒杯,眯眼望着下面狂欢的儿郎,心思却飘到了茫茫无际的草原上……
他是达延汗之后,蒙古最伟大的领袖,多少年来东征西讨,他已经控制了东起宣化、大同以北,西至青海,北抵戈壁沙漠,南临长城的辽阔领域,其威势甚至超过了当初的达延汗。
为了加强实力,弥补自身的不足,他还接收了从明国投奔过来的汉人,‘多与牛羊与帐幕’,优待他们,让他们为自己服务。因为他发现,这些汉人虽然打仗不行,但精通很多技艺,如盖房、制弓、冶铁,蒙古人不缺牛羊和牧人,唯独缺这些工匠。
于是,俺答汗开始了‘多诱华人为己用’的方针,不但大规模收容苦于峻削、失事避罪的逃难者,入侵大明时,也以掠夺人口为主,岁掠华人以千万计。其中丁壮有艺者,更是得到他的青睐。俺答把这些掠来的俘虏,统一安置在土地肥沃,宜于耕种的丰州川一带,命主动投奔者代为管理。
这些人虽然背井离乡,很多是以俘虏的身份来到这里,但因为蒙古虽有君臣上下,却无政府胥吏,干戈之暇,任其逐水草畜牧自便。除了每年要缴纳一定的粮食和牧草外,其他别无差役,因此反而安居乐业,不但来了的不想走,还yin*国内的乡亲举村来投。结果原本的草原地带出现了‘开良田千顷’、‘村连数百’的奇异景象,甚至出现了最初的城市雏形——板升,成为他重要的后勤基地。
而在这个过程中,白莲教也在板升居民中蓬勃发展起来,几乎家家信教,而其教主萧芹,护法丘富、赵全等人,也获得了俺答的信任,逐渐成为各个‘板升’的领主。作为汉人,他们没有蒙古人对于王室正统的敬畏,他们所考虑的,仅仅是如何让他获得更高的地位,好使自己得到更多的利益
当俺答结束对青海历时数年的征讨,回到自己的大本营时,便看到一座真正的城市——大板升城,拔地而起,不但有着碉堡、城墙、民居,还有着有‘八大楼阁’和华丽的宫殿。原来他的儿子们,在赵全等人的建议下,调集板升地区的蒙汉民众,仿照元大都的样式,为他建造了一座都城。
面对着迷惑不解的俺答汗,几个台吉,以及萧芹、赵全等人跪了下去,齐声道:“请大汗建号称帝”
称帝那就意味着,建立一个由自己完全统治的国家,与在辽东的北元汗廷彻底决裂自己就不再是劳什子‘济农’了,而是一个真正的可汗
是的,他现在还不是真正的可汗,因为他不是达延汗的嫡孙,即使实力再强,他的身份也依然是全蒙古的‘济农’……也就是副汗。而蒙古可汗的位子只属于他的堂孙,土蛮部的札萨克图汗——尽管后者的王庭已经被他赶到察哈尔、辽东一代。可人家是达延汗的嫡系血脉,草原的共主所有人公认的可汗
曾经,俺答的父亲,趁着兄长早逝,抢夺过一阵汗位,但等侄子一成年,又在全草原的反对声中,不得不把汗位让给了人家,灰溜溜的回到了右翼,不久便窝囊死了。这个教训让俺答记忆深刻,所以即使已经不把札萨克图汗放在眼里,他也不敢贸然行事,他知道自己不能应付所有人的反对、
但就这样放弃吗?自己几十年来东征西杀,拓地万里,是为了什么?不就是要完成父亲未了的心愿么?
俺答汗没有给出答案,但他住进了大板升城,并给它起了个蒙古名字,叫‘呼和浩特’,意思是‘青色的城市’,并命令各部首领都将汗帐搬进呼和浩特,按时向他朝拜。
城市的出现,为蒙古各部带来了更紧密的联系,可要维持这样的城市,使其不断的发展壮大,进而扩充自己的经济实力,实现自己的可汗梦,就得有稳定的铁器、种子以及其他物资的来源。这些靠战争是无法满足的,只能通过互市解决。所以俺答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开边互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