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75章 集思广益 (1 / 7)
杨浩稍稍停顿,让三人充分消化了一下这个消息,然后继续说道!“妙妙,你随柳行首身边,迎送往来多为官吏豪伸,许多官场上不登台面的事情,再也没有比你们更了解的了。绮儿,你在汴河上一年多光景,官运、,船只、河工、动力等事关水运的各个方面应该也了然于心。至于大郎,你是齐州世家,既是地主,也是豪商,于地方士伸、行商坐贾方面再了解不过了。
如果现在要从各处运粮,解决东京断粮危机,事涉几个方面。第一,就是地方官府力从民间收购粮食,集中运输到码头,离不开地方官府。哪怕朝廷急的火上房,若是地方官府阳奉阴违、不能全力配合,整件事恃就休想运转起来口而这种事,不是下几道措辞严厉的话书就能解决问题的,其中有无问题,症结何在,能否保障收购环节不出问题?
第二,就是地方的豪伸地主,粮商大户。我原本就是霸州民户,我知道,百姓一旦打了粮食,第一件事就是急于变现卖钱,而且越是丰收越是如此,普通的民户手中大多只保留到明年秋收的口粮和粮种,除此之外别无所储。
粮食,都在豪坤地主仓中,而豪伸地主大肆收购粮食的唯一目的,就是盈利。哪里粮价高,往哪里运。屯积居奇,乃必然之事,义伸不是没有,但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却更多口朝廷如果突然大肆收购粮食,即便没有话告天下,这些粮商也必然会嗅出不寻常的味道,他们会不会提价待估大发丨国难财?能使出什么手段?
第三,就是运输!即便地方官府尽皆肯竭诚用命,粮伸大户能痛快地出售粮食,如果不能在冰封河道之前运来京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口这三件事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地方官府不肯用命,则事必不成。如果不能控制粮伸大户,则东京缺粮,会导致各地粮价疯涨,继而引起全国恐慌口而运输,就是最后一道环节了,目前我能想得到的就是这些口你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咱们积思广益,看看能不能发挥咱们小民的智慧,解决那些高官贵人解决不了的难题了。”
杨浩说的轻松,雀大郎、臊猎儿、妙妙三人却面面相觑,关乎开封百万人口生计的大事,就靠舰们几个,在这间花厅里解决?
杨浩虽知事态严重,此事远比带着数万拖家带口的老弱妇括迁离北汉还要麻烦万分,牵涉的层面也更复杂,不过这一次他毕竟只走出谋画策,责任不在他这里,所以心态相对平稳口三人见他镇定自若,便也静下心苦思冥想起和……,
***********************************************************
凝神香已经点上第三支了,第三支也已袅袅的即将燃至尽头。
妙妙笔走龙蛇,已经豢写了厚厚一探纸,那纤纤玉腕几乎都要累折了,几个人还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不休。他们说的话没有什么条理,想到了一点就提一点,然后大家一起分析,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妙妙便抄录在纸上,待回头再分类整理,按轻重缓急逐条排列。
笔尖一停,妙妙抬头说莲:“大人,国依兵而立,兵以食为命,食以曹运为本。曹运则主要倚仗转运司、发运司和伞便司。这是涉及曹运的几个主要衙门,朝廷急于购粮,眼下只能绮靠这几个衙门的人。可是转运司、杀便司和发运司久在地方,与地方的豪伸富商多有联系。
即便是上官清廉,因为不能事事亲为,他身边的主簿、幕僚、大小蛋吏,也同地方豪伸仇崖一气,寻常年景的时候,他们还要相互勾结,屯积粮食,故意造成朝廷征购不足,然后再高价卖于朝廷,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必然不会放过的。
一旦令其征粮,他们必勾结地方,屯粮惜售,趁机提价之事必不可免,若是多花些钱就能挽此危局,朝廷上也未必不肯,只是这屯积居奇总要有个过程,等到他们肯拿粮出来时,已不知耗时多久了,再要输运到京可就来不及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