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九八章 重磅成果 (3 / 4)
不过,知其然的人虽多,但真正知其所以然的人却并不多。
绝大多数人都是自己见过,或者自己制作过,从而知道这么做可以。
这些都是经验之谈。
可是你要真说弄一个超大的孔明灯,能够把人送到天上去,把成百上千斤的东西弄到天上去,恐怕一百个人里倒有九九个半说做不到。
包括像李天经、宋应星这样的人,也同样如此。
一盏孔明灯所需要的燃料很好解决,蜡烛就好,除此之外,一盏牛油灯、羊油灯甚至是猪油等也可以发挥作用。
但是若按照皇帝要求的那样,制作一个能够把几百斤东西送上天,并能够在空中停留超过四个时辰的孔明灯,该靠什么燃料来火焰呢?
还好,崇祯皇帝把这项任务,交给了这个年代最适合钻研这个事情的人物。
宋应星在反复实验了几次孔明灯载重升空飘行之后,一个接着一个地把他原先设想中的燃料淘汰掉了,最后把目光锁定在了猛火油上。
风吹不灭、雨浇不灭的猛火油,正是取代孔明灯中那盏油脂灯的最好燃料。
解决了便于携带并能持久燃烧的燃料问题之后,工学院制作的孔明灯个头也开始越来越大,不仅空中飘行的时间越来越长,而且实验升空时候的载重也开始逐渐增加。
从崇祯三年秋到崇祯三年底,凭着经验搞了几个月的实验之后,宋应星带着工学院里自己的一帮学徒们,总算把孔明灯背后的原理给搞清楚了。
也因此,到了崇祯三年的十二月,不需要崇祯皇帝的提醒,皇明工学院制作的热气球就不再是传统的孔明灯的形状了,而是自行缝制成了最利于其漂浮升空的水滴型,开始有了后世热气球的模样。
内里支撑热气球庞大球囊的骨架,也从传统孔明灯的竹木构造,变成了更纤细但却更坚韧的铜管。
外面包裹骨架并用来密封的球皮,也一步步从最初用来制作孔明灯的宣纸、麻布以及更加密实的棉布,最终过渡到了使用密封性能牛羊皮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