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二六章 两个贵妃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二六章 两个贵妃 (2 / 4)
        经过崇祯皇帝的点头许可之后,由大明朝派在朝鲜国的常驻使节张溥上书提出的意见,最终得到了礼部与内阁的赞同。

        经过考试选**的一批朝鲜儒林士子,将第一次参加大明朝的北榜会试。

        北榜录取贡士的比例,也将在崇祯元年恩科的名额之上,再为之增加十个。

        大明朝的驻朝使节张溥虽然在上书之中将朝鲜士子夸得天花乱坠,但是大明朝礼部和翰林院的官员们却都相信,崇祯四年为北榜会试增加出来的十个名额,最后将惠及大明朝北方寒窗苦读的其他举人们。

        因为大多数的礼部官员和清流言官们,都不相信朝鲜的士子们在四书五经方面会有多高的造诣。

        也因此,对于开放朝鲜士子参加崇祯四年朝廷北榜会试,在朝野上下也就没有遭遇到太大的阻力。

        崇祯皇帝恩准朝鲜士子参加大明朝的科举考试,让大明朝的南北士林感到新奇的同时,也让朝鲜的读书人为之欣喜不已。

        而张溥在朝鲜国的声望,也因为促成这件事情而更加如日中天了。

        跟随张溥在朝鲜创办复林书院聚众讲学的那些人,比如张溥的弟弟张采,还有原来的江南士林名流周钟、孙淳、李雯等人,也在大明朝廷的批复送达了朝鲜国之后,迅速成为了朝鲜士子们竞相追捧的名师。

        本来就在朝鲜国中十分盛行的儒学,以及被张溥等人带去大明朝翰林院国子监刻印的正版四书五经,也在朝鲜国内风靡开来。

        过去这些东西,只是在朝鲜士林之中小部分人才能掌握的经典,从此开始进入寻常百姓之家,开始成为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打开大明天朝仕途之门的金钥匙。

        对于这个情况,如今的这位崇祯皇帝当然是十分乐见的。

        虽然现在这一切才刚刚开始,但却开了一个好头。

        有句话说的好,只要方向正确,就不路途遥远。

        按照如今的势头进行下去,数十年之后,或许不需要大明朝出动一兵一卒,如今的朝鲜国就会自请而为郡县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