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七九章 内阁制度 (3 / 4)
久而久之,朱元璋就给自己找了一个秘书班子,这就是后来明代内阁的起源。
只不过朱元璋信不过大臣,他挑选的秘书班子成员都比较年轻,所以官职都比较小。
而且有时候需要就设立,不需要了就撤除,没有形成定制。
到了永乐皇帝在位的时候,内阁的雏形总算是出来了,有那么一批相对固定的低阶官员,给皇帝起草各种文书,比如圣旨之类的东西。
永乐皇帝与其父朱元璋比较类似,喜欢事事亲力亲为,所以内阁的地位很低。
到了永乐皇帝的孙子宣德皇帝即位之后,他把自己的老师提拔到了大学士的位置上,于是内阁的地位开始日渐上升。
不过即便如此,宣德皇帝也因袭过去的习惯,将入阁辅政的大学士的品秩,定在了五品上。
这之后又经过了数十年,政务越来越繁重,而皇帝也越来越偷懒,内阁的地位也就越来越重要。
大学士五品的职级,已经与他们实际的权限完全不相符合了。
于是,大学士这个称号就逐渐与六部尚书挂起钩来了,多数时候都是由六部尚书或者侍郎之中的几个人兼任内阁大学士。
这样一来,大学士的权势地位上去了,但是大学士这个职位本身的品秩仍是正五品。
只是兼任大学士的多数尚书侍郎等高官,所以他们的品级并不会按照大学士这个职位的品级来定,而是按照他们的本官来确定。
这个情况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其实也挺复杂。
毕竟大学士若是没有了同时担任的六部尚书之职,这个职位本身的级别有点太低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