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七七章 没有问题 (3 / 5)
改封平阳伯李邦华为一等东胜侯,世禄年俸六千五百崇祯银圆,并赐东胜地四百顷为永业田,以褒奖其取归化、复河套之功。
同时,封阁臣兼军机大臣孙承宗为一等宁城伯,世禄年俸五千崇祯银圆,并赐热河镇守府北部宁城地三百顷为永业田,以褒奖其经略蓟北、屏障塞外之功。
东胜远在河套,原来是大明朝东胜卫的所在地,后来被鄂尔多斯诸部侵占,卫所内迁,汉人逃亡,遂沦为蒙古人放羊牧马的地方。
如今大明军队重回河套,当务之急就是移民填充该地,而将这些地方封给有功之臣,封给有功将士,则是鼓励移民的最好办法之一。
四百顷,按照明代的标准,那就是四千亩。
这样连成一片的田亩,在江南水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在中原地区,也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了。
只不过这个数字,放在地广人稀的河套地区,特别是放在长城以北极其辽阔一望无际的漠南地区,那就是算不上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了。
大明朝的爵位,自从太祖朱元璋定下来之后,采取的全都是虚封的办法,有爵无地,只有俸禄。
最初定下的亲王岁禄,是米一万石,宗室郡王以下,包括非宗室封爵的公、侯、伯享有的世禄,各有等差。
主要就是给粮食,养着就好了,除了宗室藩王之外,没有实际领有的土地。
所以,拥有功臣世爵的公侯伯们,基本上都是居住在京师城内天子脚下,因为他们并没有封地。
这一次不同了,崇祯皇帝大封功臣之后,可不是要把他们都集中在京师圈养起来的,而是要让他们继续为了大明朝出去征战四方的。
不给他们一定的封地,怎么去激发他们为国奋战的动力呢?
就是要把他们打下来的或者坚守住的土地,拿出其中一小部分赏赐给他们作为其家族永远传承的土地,才是对于这些人有吸引力的做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