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七章 密旨到了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一七章 密旨到了 (3 / 4)
        即使派出去的军队拿不下辽沈之地,顿兵于京师城下的黄台吉,也必然会仓皇而退。

        可惜的是,历史上崇祯皇帝并没有这么做,而且当时满朝文武一片恐慌,皆以保卫京师为第一要务,也没有人向他提出过这个建议。

        后世读史至此,每每扼腕叹息,这一世既然穿越成为崇祯皇帝,自不会再留下同样的遗憾。

        而陈士奇,一个并没有前后眼的明末文人进士,当此之际能够明确提出这个建议,也可以算是其同辈文人之中的一个知兵之人了。

        而此时的军机处,也恰好缺乏这样有大局观的进士文官。

        接到大同急报的第二天早上,崇祯皇帝的密旨就被送出了京师,携带密旨的锦衣卫人员,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一路往西奔驰而去。

        然而当锦衣卫传递密旨的人员换马不换人不眠不休昼夜疾驰,终于在崇祯二年十月十七日的上午冲进大同城中的时候,大同边外漠南地区的形势,却已经急转直下了!

        且说祖大寿率领调任大同以来精选编练的大同镇精锐马步军八千余人,从大同移镇得胜口的当天黄昏,即在得胜堡北门阁楼之上看见,一支又一支隶属建虏镶黄旗和镶红旗的骑兵队伍,从得胜堡北门数里外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打马而过。

        到了当天夜里,得胜堡参将李全又在得胜堡的北门,捡到了镶红旗旗主岳托遣人投在城下的书信。

        岳托在投给得胜堡官军的书信之中说道:

        -啃-——-书--网-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网网推荐:

        --啃--书-小--说--网---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大金与明国已在辽东遣使议和,此番大军前来漠南,只为征林丹、报世仇也,实与明国无关,只待索回林丹汗庇护下之叶赫余孽,大金即刻退兵,务请明国边将约束麾下人马,两不相犯!”

        岳托还在信中保证,只要明军保持中立,不出兵援助林丹汗,那么建虏大军就决不会擅开边衅,对大同沿边之边堡关塞发起进攻。

        祖大寿拿到岳托的这封投书之后,一边让人誊抄了转送大同,一边召集众将在得胜堡内商议对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