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七章 税改试点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零七章 税改试点 (2 / 4)
        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吃饱了肚子以后,自然不会铤而走险,去造什么反了。

        而崇祯皇帝之前交给直隶总督南居益的旨意,更是让直隶总督府辖地内的百姓们,对于种植粮食的热情持续高涨不退。

        因为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在南居益接任直隶总督之后,就让他不动声色地,在直隶总督府的辖地之内暂停了“条鞭之法”。

        所谓的“条鞭之法”,也就是张居正著名的“一条鞭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纳粮改为纳银,也就是将本色改为了折色

        网网推荐:

        在一条鞭法通行之前,百姓种粮纳粮,除了丁税交银子之外,剩下的赋役都是纳粮折粮,老百姓只要种出了粮食,不管粮价怎么样,总还是能交得出东西,还算是有条活路。

        可是一条鞭法通行之后,朝廷将田赋和丁税合在一起,一律改为征收银子。

        包括各种徭役,以前可以用粮食顶替,现在要想顶役,也需要交银子给官府,让官府雇人顶役。

        这么一来,朝廷征收夏秋两税的时候,一律改收银子。

        论方便,那的确是方便了很多,不光是方便了工商业的发展,不再把人捆绑在土地上了,同时简化了收税的过程和环节,也让朝廷的税银收入,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大增了许多,户部太仓的存银数量大涨。

        可是,一条鞭法实行之后,那些老老实实种地特别是种粮食的老百姓们,可就倒了大霉了。

        明末的时候,商业发展迅速,银子本来就日益短缺,加上夏秋两季农民纳税的时候,粮食集中上市,价格也高不起来,换不了多少现银。

        但是官府的田赋丁税徭役又一律折银收取,老实种地的老百姓们必须卖掉粮食换银子才能如期缴纳税银,这样一来,农民们的生活也就变得更加困苦了。

        更可恶的是,一条鞭法推行开来之后,百姓上交税银的火耗问题,随即“明目张胆”“理直气壮”地泛滥开来。

        地方官吏开始打着征收火耗的名义不断加收多收,很多地方农民上交的火耗银,都要超过田赋丁税合计的税银本身了。

        久而久之,原本作为粮食主产地的江南地区,种地的农民们也都开始改种桑、麻、棉、茶、药等经济作物,因为这个东西,比单纯种植粮食值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