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三章 青史之上 (3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五三章 青史之上 (3 / 3)
        所以他也相信,只要不是把郑芝龙逼到了退无可退的绝路上,那么郑芝龙就会像历史上一样,满足于东南沿海的海贸之利,不会轻易再跟大明朝廷的官军大打出手。

        所以在想通了这些问题之后,不管朝野之间背地里是不是还有官商集团在搞一些阴谋诡计小动作,他都要迅速把开海设港的事情给落实了。

        好在如今收拾掉了一批反对开海的朝廷和南京官员及勋贵之后,朝堂之上,对于开海通商的议论,风向已经变了。

        特别是与开海通商密切相关的官员,比如两广总督王之臣、闽浙总督温体仁,以及登莱巡抚孙国桢,也都纷纷上书拥护朝廷的开海决策,还都提出了在自己辖内开海设港、通商收税的详细条陈,包括港口的选择、官吏的任免、榷税的细则,等等。

        随着这些直接相关的封疆大吏们,上书表态支持开海,朝堂之上拥护开海的声音顿时成为了主流。

        不管这些人是不是跟风迎合拍马屁,对于这样的奏疏,崇祯皇帝一概批示表扬,然后让人抄写了贴在通政司的大门外,再以邸报形式流传天下。

        就在李邦华与云集山西的几位巡抚一起会议,商量剿贼方略的同一天,崇祯皇帝也召集了内阁阁臣和户部尚书,一起在文华殿中议事,议论的主题正是开海相关的榷政问题。

        榷政,就是征税的事务,榷政问题也就是税务问题。

        不过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深知明末税务问题的复杂性,所以从来不敢轻易出手,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也不会轻易去做大范围的改变。

        但是对于还海贸问题,因为此前基本上还是个空白,所以这个问题本身,并不是如何重新分割蛋糕的问题,说到底,乃是如何做大新蛋糕的问题,因此他并不担心会引起什么反弹。

        看着眼前这几个兢兢业业地协助自己处理军国大事的重臣,崇祯皇帝斟酌着说道:“朝廷开海的诏书已经下达三个月有余了,期间虽有起伏波折,但是如今也都已经平息。至于利弊得失,是是非非,现在看云里雾里,说不清楚,所有这些,都留给后人们去评说吧。

        “今日召集几位爱卿前来文华殿,要议论的乃是朕在这几日里的一些想法。朝廷财计艰难,问题由来已久,而要整顿财计,莫过于开源节流。

        “然而如今天下纷乱,非四海升平之时可比,赈灾也好,军费也罢,那一项都不是可以节流的。

        “朕之所以一意开海,不过是为朝廷财计,开一新源罢了。至于那些力主反对开海的文臣或者勋臣,其有无私心,不问可知。

        “前宋丞相文天祥曾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诸位爱卿跟着朕,勤勤恳恳不说,也跟着挨了不少骂。但是朕相信,将来我华夏青史之上,必有卿等之贤名。”看清爽的就到【顶点网o】

        请持续关注我们,更新最快的网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