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二七章 何来之速 (2 / 3)
从这里也能够看出,明代所谓的天子守国门,绝不是随便说说而已,事实上,以北京为都城,就当时的军事形势来看,的确是非常冒险的一种做法。
搁在明成祖朱棣这种相信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的皇帝身上,都城放在边境线上,的确是有利于组织对塞外异族的军事进攻,可是搁在后来不如他的皇帝身上,却是相当危险的。
因为,一个不慎就可能造成灭顶之灾。
整个明朝历史上,不算后期的建虏入寇,就单说鞑靼瓦剌这样的蒙古部落入寇京师,就发生过好几次,距离崇祯年间最近的一次,就发生在嘉靖时期,同样是兵临京师城下,京师戒严。
正是漠南蒙古的这一次入寇京师,才迫使嘉靖皇帝下决心,在大同镇和宣府镇的背后,不计代价重修了一道从居庸关往南,然后再往西翻山越岭、绵延千里的内长城。
来到居庸关的第二日上午,在众人的陪同下,崇祯皇帝沿着关城的东西翼城,重温了一遍居庸关长城的险峻景色,直到午时前后,才尽兴而归,回到南关城城楼的下榻之所。
刚刚用过刘文炳着人在城中酒肆精心准备的午饭,就听见负责把守南关城楼及其城外墩堡的殿前司指挥李若琏在外向紧急请见。
崇祯皇帝让人传李若琏进来之后,只听李若琏跪下说道:“启禀陛下,南关城外墩堡传信,说蓟镇刘策刘总兵率领麾下三百余亲军,已到南门外五里处。是否准其入城,请陛下明示!”
崇祯皇帝听了这话心中倒是一惊,这么快就来了,看来昨日自己一到居庸关,就有人出城向刘策通报消息啊!
好在自己也是一个急性子,昨天下午就把城内守将和守军处理了,该正法的已经正法,该关押的也已经关押,没给刘策或者其他什么人留下求情或者其他转圜的机会。
对于刘策这个历史上的庸碌之人,崇祯皇帝倒不是非要致他于死地不可。
一开始核实九边兵员之时,蓟镇报的数字还是比较保守的,约有两万人,这一点博得了崇祯皇帝的好感。
但是当蓟镇监军御史施邦曜上任之后,通过发饷再次核对的时候,发现即便是报了两万人,其中还有相当部分的空饷成分。
当时得了施邦曜的密折,崇祯皇帝就想发作,然而担心牵一发而动前身,同时也考虑到担心引起兵变,影响京畿周边的稳定,所以忍而未发。
这一世,崇祯皇帝本来想着找个机会把他换掉就好,可是如今这个局面,不杀他却是不行了。
一来,这个人看来政治上十分糊涂,皇帝励精图治要求整顿边备,居庸关如此重要,却依然松懈成这个样子。
二来,这个人在原本历史上镇守蓟镇边关,崇祯二年冬黄台吉率军入寇京畿,因为防御空虚而被突破的正是蓟镇沿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