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文武进士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五章 文武进士 (2 / 2)
        个地方小官,最后竟然被夺去了举人的功名,还被充军到卢氏,充军三年,吃尽了苦头。

        到了崇祯十三年,李自成带着农民军躲进了豫陕交界地区的卢氏山中,被剥夺了举人功名的牛金星很自然地就成了大明朝的反对者,卢氏的官军都逃了,何况他这个充军过来的罪犯,所以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投奔了农民军,很快帮着李自成摆脱了流寇的做法,建立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大顺政权。

        如果牛金星考上了进士,他还会去投奔李自成吗?或者哪怕是没有被剥夺举人功名,他对大明朝廷也不会失望到绝望的地步。

        当然了,有人会说,这种原本考不上进士的人,你让他考上近进士了,那不是对科举制度的不尊重吗?这话貌似有道理。但是每次科举录取二百多将近三百个进士,其中没有什么用的无能之辈至少占一半。

        再说了,如果大明朝都灭亡了,朱大明要那些文章写得花团锦簇的进士又有什么用呢。或许多招二百人也不一定能把牛金星、李岩这样的人招进来,但那不是朱大明考虑的问题了。

        不管怎么样,多招二百人,朱大明至少多了二百个天然的盟友和追随者,或许其中还有一些可用之才呢,比如说后世大名鼎鼎的宋应星,万历四十三年就高中举人了,接下来的十多年间五次进京赶考,次次落榜,最后不得已以举人的身份,做了江西一个县的教谕。

        就在崇祯元年,也就是明年,公元一六二八年,宋应星和他的哥哥宋应升一起,参加了他一生中五次失败会试中的第四次,也是第四次失败。

        当然了,这个时空中,朱大明不会让他失败。如果多取的二百人之中,哪怕只有宋应星一个有用的,那也值了。

        四位阁臣皆是十年寒窗出身,自然知道考上进士对一个文人士子来说有多重要。皇帝愿意多录,对天下士林来说,这绝对是崇祯元年最大的善政。既然如此,谁又愿意反对,谁又敢于反对呢。

        在四位阁臣的称颂之声中,朱大明接着说道:“武举也是一样。朝廷重开武举的旨意,也要在改元的大典上公布。京营及九边各镇,自士卒至官佐,由各镇监军御史先行遴选,通过遴选后皆可进京应试,五军都督府考试先取三百人,皆授武举人出身,武会试由军机处会同兵部负责,选取二百人,皆授武进士出身。在籍士卒武官,南北直隶和天下各省要遴选举荐一批武举赴京应试,名额不限。”

        说完这个,朱大明看着孙承宗、李邦华,两人皆是躬身领旨。对他们二人来说,这是好事。

        孙承宗曾经督师蓟辽,对军中情况非常了解,武官多数都是世袭,有的生来就有千户、百户,甚至指挥使、都督同知等武将官衔,但是上不得马、张不得弓,什么都不懂,把军队交给这样的人,怎能不打败仗。同时他们也知道,很有一些作战勇敢、武艺超群的士卒,晋升没有门路,始终沉沦下僚。如今皇帝大开武举,无异是给这些猛将苗子打开了进身之阶,将来也不至于无人可用。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