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量子理论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二章 量子理论 (2 / 5)
        从二零七一年开始,美国、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加拿大与澳大利亚先后参与进来,一些国家提供工程建设帮助,一些国家提供工程款项,终演变成了国际航天工程。

        到后,该工程花掉了近一点五亿亿元,运送的物资设备总量高达四百亿吨。

        工程建成之后,在晴朗的夜晚,人们在地面上就能看到如同腰带一样环绕在地球上空的加速轨道。

        准确的说,是一串横挂在夜空中的“链珠”。

        原因很简单,在初的时候,环形加速轨道不是一个完整的圆环,而是由一万多个加速结点组成,每个加速结点的长度在一公里左右,直径大约五百米,是一个两端开放的空心桶状体,两个相邻结点的距离在二十五公里左右,没有直接连接,每个结点都单独与地球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加速器工作的时候,被加速的粒依次从这些结点中通过,在稍微改变方向的同时加速。如果是加速一颗质,在绕加速器飞行一周之后,速度就能达到光速的百分之九十九。

        初的时候,有科学家对建造地球同步轨道加速器提出了质疑。

        当然,这也很容易理解,因为反重力场推进技术已经能把飞船加速到光速,还有必要专门建造为粒加速的加速器吗?

        只是,这种质疑也很没道理。

        重力场理论已经证明,通过反重力场技术给物体加速,与通常方式完全不同,即反重力场技术利用的是重力场能,也就是空间能,而这种能量对人类来说还极为陌生,对于研究微观物理学没有任何帮助。

        事实上,在此之前,中国物理学家已经做过这方面的尝试。

        当时,陆雯还没有退休,组织进行了一次针对微观粒的加速实验,采用的就是反重力场技术。实验结果表明,因为基本作用原理不同,由空间能加速的粒在相互碰撞时的物理表现截然不同。

        也就是说,用反重力场技术给微观粒加速,根本就行不通。

        随着重力场理论的不断完善,科学家很就发现了其中的关键原因。

        重要的原因就是,反重力场技术实际上是在微观层面上作用于物体之上,即在加速的时候直接针对基本粒,因此通过反重力场技术加速之后的微观粒在物理表现上,肯定会出现差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