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二章 风云变幻 (3 / 4)
当然,从事后的角度来,这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感觉。
要知道,在伏尔加格勒会战结束后,面向莫斯科的方向上,美俄联军已经没有战略天险可以守卫了。也就是,美俄联军根没有想过要死守莫斯科,也就没有在莫斯科留下多少主力部队。虽然俄罗斯当局动员了近千万的作战人员,但是百分之九十五都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平民,其中还有一百多万未成年人。对付这些如同乌合之众的俄军,根用不了五十个集团军。
当时,伏尔加格勒会战产的最为重大的影响在地球的另外一边。
到了三月底,中美海军在太平洋上的大决战变得不可避免。谁都知道,在大陆战场进入到关键时刻的时候,不管美国海军是否愿意,都得尽快在太平洋上发动战略进攻,迫使中国转移注意力。
也许,美国海军的战略进攻对中国陆军不会有多大影响。
到二零五四年三月底,中国陆战队的总兵力已经突破三百万,其中前线作战部队达到了四十八个陆战师,还有十二个陆战师将在三个月内完成训练与整编,有足够强大的能力应付海洋战场上的地面作战。
可是,只要海洋战场上开打,中国在战略物资的调配上就会更加倾向于海洋战场。
要知道,军队的很多战略物资是通用的,重视海洋战场,就得减轻在地面战场上投入的物资总量。除此之外,海洋战场上的决战,也会对中国的军事工业产影响,让中国加大与海军有关的军工的产规模。拿弹药来,几乎所有兵工厂既在为陆军产弹药、也在为海军产弹药,如果海军的需求增加,兵工厂就会提高海军弹药的产量,而兵工厂获得的产物资并没增加,总体产能也受到了劳动力等因素限制不可能大规模增加,因此必然减少陆军弹药的产量。
当然,在政治层面上,美军在太平洋上发动战略进攻,也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比如,一场海上大决战的胜利消息,肯定能够鼓舞大陆战场上的美俄联军,特别是俄罗斯军民。
事实上,当时迫切希望美军发动战略进攻的,正是俄罗斯当局。
三月初,布鲁希洛夫就向俄罗斯总统提到,应该敦促美国尽快在太平洋上发动一次大规模战略进攻。虽然直到埃利斯塔战役结束,俄罗斯总统才意识到,美俄联军守伏尔加格勒的希望并不大,中**队很快就能对莫斯科构成威胁,也才因此在三月中旬向美国总统卢卡斯提到,如果美军不能在太平洋战场上有所作为,而是让俄罗斯单独承担中国的全部军事压力,俄罗斯离战败就不远了。但是这个提醒并不迟,因为要到三月底,美国海军才能获得六支航母战斗群。也就是,就算美国决定在太平洋上发动战略进攻,时间也不会在三月底之前。
到了三月底,美军在太平洋上发动战略进攻的事情基上确定了下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