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五章 政治决定战争 (2 / 4)
在经过几个月的休整之后,这些军人都用美国提供的装备武装了起来,并且在下一次进入战场的时候,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兵。
在任何一处地面战场上,五十万老兵都是不可忽视的战略性力量。
事实上,这也正是德黑兰战役最大的遗憾。如果歼灭了这五十万美俄联军,这就不是战役,而是会战了。
当然,问题还不止于此。
到九月二十八日,蒋博文才完成了作战调整,让全速赶到德黑兰附近的两个陆战师协同第十三集团军向北进攻。
九月的最后一天,中**队开始猛攻加兹温。
这是德黑兰西北方向上,唯一由美军守卫的战略要地,也是通往伊朗北部地区的必经之地,更是美俄联军新战线形成之前,在德黑兰方向上唯一可以首位的军事据点,因此该地的归属,将决定整个战场态势。
得直接一点,如果美俄联军丢掉了加兹温,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将白费。
在无法构筑新战线的情况下,美俄联军的唯一选择就是继续退却,而随着中伊军团逐步打通了交通线,解决了后勤补给问题,中**队有足够的能力一直向前推进,把美俄联军赶出伊朗,甚至打到高加索去。
可以,加兹温的得失,直接关系到伊朗战争是否能在二零五三年结束。
可惜的是,当时两个陆战师已成强弩之末,其后勤补给线长达一千四百公里,而且只有不到六百公里的铁路运输,其余八百多公里都是公路。为了支持两个陆战师,伊朗已经动员了差不多五十万军人负责运送作战物资。
不是伊朗军队的运输效率低下,而是遭到破坏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还没完全修复。
显然,这个问题也困扰着第十三集团军。事实上,除了九月二十二日的战略空运,第十三集团军的后勤问题从未解决过。
结果就是,在鏖战五天之后,蒋博文不得不在十月五日承认,攻占加兹温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办到的事情。
事实上,当时中**队离攻占加兹温就差一点点了。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在十月五日,蒋博文把进攻部队撤回来的时候,守卫加兹温的美军只剩下了不到两千人,在十月二日赶来的三个俄军师也只剩下了五千余人,美俄联军几乎就要覆灭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