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乐观派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六章 乐观派 (2 / 4)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在战争爆发前,马歇尔就主张先在中东开战,而且提出了与俄罗斯联合进军中东。在他的战略规划中,美军将首先在西太平洋上采取守势,同时集中兵力夺取印度洋的制海权,完成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再以攻占中东地区,巩固美国在欧亚大陆交汇处的地位。

        在这套战略中,俄罗斯从高加索地区南下,将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原因很简单,在美军控制了印度洋之后,只要俄罗斯能够攻占伊朗,中国与中东的联系将全面断绝。

        战后,很多人对马歇尔的战略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甚至认为能使美国获胜。

        从某种意义上讲,马歇尔的这套计划确实具有可行性,而且在其他条件得到满足后,也确实有可能使美国打赢第三次世界大战。问题是,马歇尔这套战略,存在一个致命缺陷,即无法速胜,将毫无悬念的让第三次世界大战演变成一场持久战争,最终成为中美两国综合实力的全面对碰。

        也正是这个原因,马歇尔的战略没有获得支持。

        要知道,在战争爆发前,美国从上到下,大部分人都把希望寄托在速胜上,甚至很多人认为只有速胜,才有希望取胜。

        事实上,直到二零五三年,都有人坚信美国有机会迅速取得胜利。

        所幸的是,到了二零五二年十二月份,美国高层,特别是总统卢卡斯、国防部长麦卡锡等人都已认识到,美国不可能迅速取得胜利,即便接下来的作战十分顺利,战争也肯定要拖到二零五四年底。

        也正是如此,马歇尔的战略计划才有了用武之地。

        十一月三日,卢卡斯就给俄罗斯总统打了电话,并且再次委派副总统前往莫斯科,给俄罗斯做思想工作。

        根据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俄罗斯当局已经在原则上答应了美国的请求。

        在战略层面上,对俄罗斯当局来说,这也是一个风险较小的选择。

        要知道,俄罗斯根本没有完成战争准备工作,即便立即进行战争动员,也很难在二零五三年达到最佳状态,而中国与美国都能在二零五三年上半年进入全面战争状态,特别是中国的战争动员速度非常快。由此产生了一个结果,即俄罗斯当局在考虑参战的时候,首先得考虑来自中国的威胁。

        说得简单一些,俄罗斯当局并不希望在完成战争准备之前与中国交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