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 小事化大 (2 / 5)
如果没有犹太人社群提供的无私援助,以色列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采购新式装备。
当然,这也与以色列的国防政策有关。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在二零四五年之后,也就是第二次印度洋战争结束后,以色列与美国进行了全面的情报合作,对美国的战争计划了如指掌,早就料到第三次世界大战会在二零五零年到二零五五年之间爆发,因此以色列才制订了如此极端的装备封存政策,把崭新的武器装备储备起来。
如果没有全面战争的威胁,这么做等于自寻死路。
要知道,就算是美国的主要盟国,从美国采购新式武器装备的价格也不会低到哪里去。
结果就是,战争爆发的时候,以色列的军火库里足足有五千多辆主战坦克,而且除了不到四百辆经过改进的“梅卡瓦5”与“梅卡瓦6”之外,全部都是M27A3与性能相当的“梅卡瓦7”。
这些主战坦克,足够武装二十个装甲旅。
按照国土面积与战线长度计算,以色列最多需要十个装甲旅。
当然,前提是以色列打的是一场战略防御性质的战争。
毫无疑问,这个前提并不成立。
到十一月六日,以军已经攻占了大半个西奈半岛,只有南部地区还有少量埃及军队。只是在前几日的战斗中,以军没能歼灭埃军有生力量。经历了第五次中东战争,埃及军队早就知道西奈半岛易攻难守,所以一直把主力放在运河西岸。在以军发起进攻之后,埃军一路且战且退,大部分部队都退到了运河西岸。在攻打苏伊士运河的时候,以军再次遇到了难以克服的麻烦。
结果就是,以军在埃及方向上的进攻被迫终止。
问题是,战争并没因此结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