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海上巨无霸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八章 海上巨无霸 (2 / 3)
        从第二批开始,JH-44换成了JH-44B型,总输出功率达到一千六百兆瓦,推进系统的推进功率提升到一百五十万马力。因为排水量增大,吃水深度增加,所以最大航行速度没有显著提高。

        事实上,“泰山”级也是第一种采用可控聚变反应堆的战舰。

        正是有了如此强劲的动力系统,中国的舰船设计师才敢于采用如此大胆的设计,并且采用了大量先进装备。比如“泰山”级的电磁弹射器就能弹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五十吨的舰载战斗机,比“昆仑山”级提高了百分之五十。在末段防御系统上,“泰山”级率先采用了中等口径线圈电磁炮,把拦截距离由以往的十公里提高到了二十公里,拦截效率则提高了四到五倍。

        没有足够的电能供应,根本不可能配备如此多的耗电设备。

        当然,最大的变化,还是在航速上。

        在此之前,大部分战舰的航速都在三十节左右,只有美国的“自由”级与“独立”级滨海战斗舰的最大航速达到了四十五节。“泰山”级的出现,等于把大型战舰的航速标准直接提高到了四十五节。

        可以说,这也是中国海军最为独特的要求。

        原因很简单,在舰队规模不如美国海军的情况下,中国海军必须提高战舰的航速,使舰队能够在各个战场之前迅速转移,而不是在航渡过程中浪费更多的时间,也才能借此提高舰队的作战效率。

        此外,中国海军参与的几场海战,都证明了航速的重要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航速快的战舰,往往能够抢到有利位置,掌握主动权。

        这一点,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期间体现得非常明显,即特遣舰队的航母明显高于印度舰队,也因此掌握了主动权。设想一下,如果特遣舰队不是大部分主力战舰都是核动力,能够以最高速度持续航行,而是像印度舰队那样,每过两三天就得补充一次燃油,恐怕“马尔代夫海战”的结果将截然不同。

        当时,也正是牧浩洋提出,C3型航母的持续航速不得低于四十节,最高必须达到四十五节。

        事实上,也正是这个性能指标,对“泰山”级的设计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要知道,在二零四零年之前,C3级航母在很大的程度上,只是“昆仑山”级的综合改进型,即解决“昆仑山”级上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从头开始,设计一种在结构上完全不同的新式航母。

        因为普通船型要想达到四十五节的最高速度,推进系统的输出功率是三体船型的两倍以上,所以设计师才采用了三体船型,并且由此产生了双斜角甲板、中央舰岛、中部升降机的设计方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