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完美主义者 (3 / 5)
到此,日本海军的航母数量增加到五艘。
至少从数量上讲,日本海军的航母实力已经不比中国海军差了。
严格说来,应该超过了中国海军,因为在二零三五年初,舰体年龄超过五十年,在中国海军中已经服役二十多年的“黄帝”号正式转为预备役,仅用于舰载航空兵训练。虽然这艘航母有出海作战的能力,但是没有多少战斗力。如果不是战争威胁迫近,而且没有航母能够取代,“黄帝”号将在年内退役,返回造船厂拆除核动力系统,然后在大连港改建成一座海上军事博物馆。
现在看来,“黄帝”号也就多再服役两三年而已。
也就是说,中国海军真正能够出海作战的只有四艘航母。至少到二零三六年初,在第二批“昆仑山”级航母,即“秦岭”号与“太行山”号服役之前,中国海军的航母实力不会得到提升。
正是如此,日本海军在五月底对部署做出了调整。
与牧浩洋当初预测的一样,“赤城”号被派往印度洋,以维沙卡帕特南为母港,主要在孟加拉湾活动。
按照牧浩洋的猜测,战争爆发后,日本海军将采用“东守西攻”的战略。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首先在印度洋上发起进攻,攻占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上的中国海军基地,切断印度洋战略航线,迫使中国海军分兵行动,然后在西太平洋上发起进攻,一举夺得制海权。
果真如此的话,中国海军将非常被动。
要知道,日本早已租借了印度的几座军事基地,在印度洋、特别是在孟加拉湾方向上部署了足够的军事力量。与之相比,中国的印度洋舰队只有几艘驱逐舰与护卫舰,不但没有航母,连巡洋舰都没有。
丢掉了制海权,丢掉军事基地只是迟早的事情。
战略航线被切断之后,中国的战争实力肯定会大幅度降低。
当然,军事不是首要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牧浩洋早就提出,应该尽快加强巴基斯坦方面的基础建设,修通经帕米尔高原进入中国的战略铁路。二零三五年初,这条铁路已经通车,因此能够降低对战略海运的需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