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战术侦察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七章 战术侦察 (1 / 5)
        二十九日上午,只发生了一场小规模战斗,由Mig-31对阵F-15J。

        因为Mig-31执行的是侦察任务,而F-15J在最大升限与最大速度上又差得太大,所以双方均没有损失战斗机。

        与其说是空战,不如说是防空截击作战。

        早在二十世纪九零年代,前苏联解体之后,随着中俄关系改善,俄罗斯就向中国大力推销过Mig-31,只是当时中国空军没有看起这种完全用来对付战略轰炸机的重型截击机,而是选择了性能更加均衡的Su-27。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中国空军的选择没有错。

        虽然Mig-31用有出色的高空高速性能,是世界上性能最出色的防空截击机,但是在国家安全形势得到改善后,中国空军最需要的不是笨重的截击机,而是能够与周边国家数量众多的第三代战斗机抗衡的制空战斗机,而且是一种航程与改进余地都足够大,能够执行多种作战任务的战斗机。

        显然,Su-27才是理想选择。

        只是,也不能因此把Mig-31说得一无是处。

        第二次朝鲜战争中,紧急采购的几架Mig-31用行动证明了自身价值,不但击落了一架联军的预警机,还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迫使联军把预警机部署区域往后撤了上百公里,为志愿军打开了局面。

        战争结束后,中国空军用返购的方式得到了这几架Mig-31。

        当时,空军希望通过掌握Mig-31的技术,开发出一种高空高速截击机,专门用来对付敌人的战略飞机。

        这个想法很好,可是很难实现。

        原因很简单,就算中国空军认识到了高空高速截击机在现代制空作战中的重要性,也不可能大量装备。更重要的是,这种性能单一的重型战斗机很难获得打开国际市场,因此中国空军得承担全部研制经费。为了几十架、最多上百架战斗机投入巨额研制经费,而且很多工作得从头做起,显然不大划算。

        紧接着,中俄的军事合作全面展开。

        利用这个机会,中国空军不但从俄罗斯采购了十二架Mig-31,还以合作的方式与俄罗斯共同改进Mig-31。

        名为改进,实际上是借此机会获取关键技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