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六章 进攻受阻 (3 / 4)
问题是,K2是一种非常昂贵的坦克。按照韩**方的采购价,K2的基本采购价在八百万美元以上,而算上配套设备的话,大概需要一千二百万美元,而中**队采购99改只需要二千万人民币。
过于高昂的价格,导致K2的产量非常小。
战争爆发前,韩国陆军只象征性的购买了两百辆,大部分都装备了第九装甲师。虽然在与土耳其签署了军火贸易合同之后,韩**方承诺再采购四百辆K2,通过扩大量产方式来降低单价,但是在战争爆发前,韩国陆军没有下订单。当时,韩国陆军主要通过继续改进原有的坦克,比如K1与K1A1,使其继续在韩军中服役。
过高的价格,使得K2的产量很难上去。
虽然在战争爆发后,韩国当局加大了军火产能,但是K2的排产工作一直很紧张,仅在头两个月生产了一百多辆,补充给几支主力部队。随着志愿军入朝作战,韩军在战场上连战连败,K2的生产速度再次降低,因为需要为补充损失的装备,所以韩国当局只能尽可能的加大K1A1的产能。
说白了,还是K2太贵,而且很多东西需要进口。
别的不说,K2用的发动机与变速器就是从德国进口的。虽然德国没有因为战争而不再向韩国出售军事装备,但是德国也没有为了韩国提高产生,只是按照订单交付,导致韩国无法提高K2的产量。
当然,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
当时,韩国的军火商提出了两套解决方案,一是用K1A1的动力系统,毕竟这套动力系统已经实现了国产,产量有保证,二是用美国的燃气轮机与变速器取代德国货,毕竟从美国采购没有多大问题。
只是,这两种方案都不理想。
前者的话,发动机功率太小,必然导致K2的机动性能大幅度降低,而机动性又是K2的主要优势性能。后者的话,燃气轮机的耗油量太大,而K2的主油箱本来就不大,导致战斗行程大幅度降低。
权衡之后,韩国还是选择了前者。
这样一来,从十月份开始,大部分K2使用了K1A1的动力系统。
为了提高产能,韩**火生产商还不得不给K2瘦身,以降低生产成本。比如,在新生产的K2上,全部采用了四十四倍径的一二零坦克炮,复合装甲的质量也有所降低,防护能力大幅度缩水。
当然,这些变化在外表上看不出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