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驸马府的后园静悄悄 (3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四章 驸马府的后园静悄悄 (3 / 5)
        或许在场不少人脑海中对善事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捐钱捐物,这就是赵越说的授人以鱼。可是要说到授人以渔,大家就立刻精神起来,因为他们觉得这事情就未必要牵扯到银钱方面的事情,又是“务虚之谈”,自然是精神百倍,这才算是有耐心听赵越讲话。

        一旁的徐渭和王世贞等人也都是聚精会神,希望能够从赵越口中听出什么新奇高见来。正如赵越所说,自顾一来这个话题,就一直徘徊在朝野上下。

        官员们心中理想是要治理天下,而皇帝则是通过这些官吏来管理这个老大帝国,维持帝国的日常运作。

        初时这些充满理想抱负的读书人抱着圣贤之书,都会满怀热情地投入这一伟大的事业中来,可是等亲自接触到了这些有关于国计民生的事物。这一群五谷不分体不勤,只知道子曰、之乎者也的儒家士子,就彻底抓瞎了。

        可是事到如今他们又不能够对外说孔夫子的道德文章不能治理天下,于是他们提出“道”来,主张“教化天下”,说白了就是要让天下人懂得礼义廉耻,然后自己管理自己,如此这般,似乎就可以彰显了读书人的身份地位,又羞羞答答的遮掩住了自己的不足。可惜这个世界上不乏聪明人,于是就有了什么“民可使由之而不可使知之”诸如此类的断句之争,说白了还是停留在口舌之上。

        而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却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任凭这群读书人瞎折腾,可有那想有所作为的君主,见到了这一面,于是就动了改革的心思。诸如此类的君主其实并不为读书人喜欢,如果回顾史书,此类君主多半是毁誉参半。

        于是为了避免皇帝的瞎指挥,读书人又想出了“官员学儒家,皇帝学老子”的重要思想。

        也就是说,天下的官吏必须是要读四书五经这些圣贤之书,然后出身儒家。而皇帝呢,就不用如此劳累,当臣子的不是要与帝王分忧嘛,那皇帝做什么,自然就是“无为而治”……说起来这就是所谓的“欺上瞒下”了。

        可惜“欺上瞒下”进行了几千年,大家一直徘徊在朝代更迭的怪圈里面,无法自拔,这些当权之人自然是知道“授人以渔”的道理,可惜却无法落入实处。另外,想要老百姓愚昧无知,把读书人视为天之骄子,另外一方面又要实现“教化天下”让这些愚民能够开窍,懂得礼义廉耻,这几乎就是一个解不开的驳论。

        就这样读书人们陷入这样一个怪圈里统治着这个老大帝国上千年,等到了国破家亡,几经岁月的折腾,最后还是跳不出去。

        于是老天爷或许是实在看不过去了,就让了那些外族之人数次攻破了这个帝国的大门,最终强迫这些读书人接受了一些新鲜理念。可惜血与侮辱所带来的伤害,只是让他们感觉到阵痛而已,日后是否重蹈覆辙就是一个未知数了。

        而现在,大明朝开国就是从异族人手中抢夺回来的天下,可惜他们没有吸取前人的教训,一开始还是使用的是唐宋旧习,也就是常说的祖宗规矩。

        既然抱残守缺,那么自然也不可能视野开阔去看到更好的解决思路,只不过身在局中,他们悠然不觉,这一刻有赵越这样一个海外归人现身说法,他们倒是想要知道这个大个子又有什么不同。

        赵越对面前的这些“学者官员”的本质探究没有什么兴趣,他只是想要让这些人当中有一部分能够接受自己的观点,他就谢天谢地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