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一章 江山北望 (2 / 3)
这是何等的
而北京!就是大明朝的国mén!
向南望,万里锦绣河山,那是汉人安居乐业的沃土。向北,则是万里长城,千载雄关,而这关外便是一代又一代汉人为之防御的天敌。
以前是为了抵御元méng余孽,后来是为了抵御东北新崛起的nv真人!但不管对手有多么强大,明朝的历代君王都没有一个有过迁都“南巡”的念头!
明朝与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如果说有所区别的话,那么也就是他在政体上,实行的是“三都两京制”,分南北两套班子,来实施对国家的统治和管理!
三都,顾名思义自然是一个国家有三个都城。其中最为世人所知的,就是北京,大明朝的核心所在!但是在永乐皇帝之前,也就是朱元璋还活着的时候,这个国家的首都却是在南京。而最后一个便是朱元璋的老家中都凤阳(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设立有中都留守司)。
而两京制,就是在永乐皇帝迁都之后,原南京旧都依旧保留了一套六部内阁的班子,加强中央对南方的统治力度。当然,在当时这也未尝没有给自己留有余地,留下退路的意思在内。毕竟在当时,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声音是反对迁都的。
十里秦淮温柔乡,哪个不爱,南京的富庶繁华,更是让人魂牵梦绕。可是“燕京”是什么地方?
在当时的世人眼中,燕京,哪怕是故元大都,那也是苦寒之地,是古代苏武牧羊的地方,更何况那里的北面就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是元méng人的老家!谁也不敢保证“元人”会不会卷土重来……因此对于被元朝铁骑敲断了风骨脊梁,文风鼎盛的南方士绅们而言,这腰板一直都硬不起来。
可是事实上证明,这条“退路”是多余的,直到大明朝灭亡都没有派上用场。
从明英宗到崇祯帝的几次北京保卫战中,明朝的皇帝态度一个比一个坚定,兵临城下仍然宁死不迁都“天子守国mén,君王死社稷”,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由此一点,各朝代的君王立分高下!
前不见古人也就罢了,后不见来者……这个来者和明朝的皇帝一比,就没法看了。
崇祯皇帝殉国前怕李自成伤害无辜百姓,就写了一首绝命诗给他:“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
而宣统帝溥仪的豪言是:“我不管日本人在东北杀多少人,运走多少粮食和煤,只要不让我当大清的皇帝我就不会心甘。”(摘自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