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四十八章 税务改革 (2 / 7)
但石坚在这里写得很祥细。因为从理论上来说,这一制度算是比较好的。
然后就是杨炎的两税法。石坚写了几个大家,了不起!惜实之不宜。迟一千载或行。
两税制,还在户与。废除原来的祖庸调制度以及所有的杂税杂役。无论原籍,一律按现居地申报户口,由官府核估资产排列九等户等,分等缴纳户税。无论社会等级,一律自行申报所占有的耕地,按照面积缴纳“地税”每年夏秋分两次缴纳实物。将朝廷及年所需要的劳动力做出预算,折合为雇工所需要的钱财,按照户等分摊到各户,作为两税的附加税一起征收。
这次改革实质是建立以资产税、货币税为主体的赋税体系。而且“量出为入”实行预算管理。因此石坚说要一千年后才能实行。石坚在下面写了几行小字,也注明了缺点,这种资产现在根本没有办法核算。二货币量不足。三无法对这种预算监督,特别更容易方便贪官污吏混水摸鱼。
这已经是石坚数次指出官员在中间扮演的不光彩角色。其实经过石坚商会后,连老好人张士逊都没有办法对官员相信。但你得要用官员。没有法子。各自凭良心吧。不要说石坚,将诸葛亮、张良、刘基加上石坚四人开一个座谈会,都解决不了。
于是两税法的概念逐渐被偷换为地税的一年两征,成为单纯的土地税。
然后就到了宋朝。看到这里,赵祯小脸儿有些红起来。他偷偷地看了一下,其他的大臣。
宋太祖留下三条遗刮,就是不杀柴氏子孙,不杀士大夫,还有一条就是永不增农田之赋。想想连石坚在大理修一条道路,几个书枢大臣都紧张万分,况且这三条祖卡。田赋是没有增加。但人头税重开了,还有一些其他的名目,这都是石坚从下边搜集上来的,有凭有据,比如“农、“牛皮牛筋税头子钱”(谗输损耗费用)等慎其实赵祯对这些都知道,连这些大臣都知道,可现在百姓收入增加。国家开支增加,不得不用这些名目代替。还有两税法消灭了力役制度,但宋朝又巧立了职役与差役。也就是农村和城市居民都按照家庭资财情况编制为九等,上四等承担职役,比如为政府管理仓库和物资转运的“衙前”为政府征收赋税清查户口的“里正书手”维持治安的“弓手”;下五等负责差役,为政府提供种种勤杂服务。不过职官户、坊郭户、女户、单丁等可以免役。也就是这一部份人导致了王安石的雇役法流产,这项法律的本意是政府向人户征收一笔专门的免役钱。这样一来,那些免役的人不乐意了,特别是前一种人,可是最有权势的一个群体。司马光的品价是免役敛钱,养浮浪子弟。
除了王安石的变法外,石坚全写了出来。所以赵祯小脸儿红红的。
这是操的,或者叫婊子立牌坊。
但他们看到下边还有呢。
后面石坚还写了两条税制,第一条就是一条鞭法。原来缴纳实物的田赋一律改征银两,原来的职役中的里甲以及差役中的种种“银差”也折合为银两,摊派到本地的耕的总数上作为田赋的附加税一起征收。由于实现了货币化,没有里甲催缴、征集、运输的问题,全部由纳税人自行到县衙门“投银”直接缴纳。
看到这个税法,所有人眼里一亮。这样省得遮遮掩掩得变项收各种税务。而且也解决了人口流动收税的难度。
石坚也下边写了小字,农民将获得更多自由,为了获得货币交税,必然将产品投入市场,加商业经济的展。但他也注明了不利的地方。还是官员!
旦施行,有可能会出现有的的方官府仍逼使农民从事各种换役;有的额外加赋,条鞭之外更立小条鞭,火耗之外复加秤头;更严重的是藉一条鞭法实行加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